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
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瘾综合症(简称IAD)。

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占总人数的6%。

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病人多集中在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庭主妇,这些人有充裕的时间痴迷电脑,因而是易感者。

网瘾综合症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

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专家发现,网瘾综合症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此外,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网瘾综合症呢?比照以下标准,便可自我诊断。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4、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5、每看到一个新网址就会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齐。

6、只要长时间不上网操作就手痒难耐。

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

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

甚至夜间趁小便的空也想打开电脑。

7、不能上网时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8、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击键盘的动作,或身体有颤抖的现象。

9、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10、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如果有以上标准中4项或4项以上表现,且持续时间已经达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你已经患上了IAD。

网瘾络综合症完全是人为的,只要加强自我保健,便可防止此病发生。

1、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2、注意操作姿势。

荧光屏应在与双眼水平或稍下位置,与眼睛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

敲击键盘的前臂呈90度。

光线柔和不可太暗。

手指敲击键盘的频率不宜过快。

3、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散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

4、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萝卜、荠菜、芥菜、苦瓜、动物肝脏、豆芽、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5、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

6、一旦出现IAD,不要紧张,要尽早到医院诊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上网为了玩形成的是网瘾,上网为了工作而离不开是上网过度。

你没别的事可做,用上网打发时间而过度,这是越过了网瘾倾向,已经是轻度网瘾了。

改变首先是提高认识。

然后才能使你自己产生改变的行动。

1, 为你的愿望服务,使你的梦想长大,成为一棵树。

2,如果你是玩游戏成瘾,当知道,游戏是以赏识教育的方法,使你爱上它的。

3,如果你是信息收集成瘾,当知,知识是学不完的,信息的收集也是没有终结的,知识知道没有用,行动才有价值。

4,如陶洪开教授所说,电脑是工具,不是玩具。

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没有大用的人。

最终,玩电脑的人,是给用电脑的人打工。

5,对我们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恐怖的个人,也不是那恐怖的国家,而是那些优秀的人比我们还要更努力的学习工作选择---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6,如果你是在家上网,那么,你就给闹钟定时,让他来提醒你。

如果你是在网吧,那么,就少交钱,给自己定时。

7,在家上网,把你的电脑放到家中的公共区中,如客厅。

让大家来监督自己。

8,每次上网前,都抱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定下自己的时间。

完成这个目的,就下线。

并想好另一件要办的事情。

9,戒网瘾主要靠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力。

指挥不动自己的身体,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那我们的希望又在那里?
10,市面上,关于戒网瘾的书有七八种了,选一本,看看那些深受其害人的案例,你会自觉远离网瘾的。

专家解读网瘾标准 - 连续3个月每天上网6小时
9月2日是互联网诞生四十周年,全球网民数量在去年就超过15亿。

然而,当互联网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
青少年网瘾便是一例。

到底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瘾该不该算精神疾病?孩子成瘾后家长该如何面对?
上班族为什么“被网瘾”
上网时间并非唯一标准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网瘾”的概念在199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

“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具体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而如果社会功能并没有受损,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此外,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如何戒除网瘾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

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

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

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

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

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

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1.认知。

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

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

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

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

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
金。

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

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

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

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

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

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