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60MW汽轮机技术介绍

660MW汽轮机技术介绍


通流部分叶片级的详 细逐级热力计算 汽轮机热力系统热平 衡计算 供通流部分叶片级设 计用参数 机电炉参数协调 用户及电厂设计
信息输出 热平衡图自动绘制 性统
通流部分自动 优化设计系统 叶型及叶片 数据库 典型的结构 设计准则 各种气动及 强度程序 通流部分自动设计程序 自动决定尺寸及叶型 各种叶片气动及 强度计算程序 叶片及隔板参数化 CAD程序
STC引进并形成的现代汽轮机技术开发体系
两个15年向三菱技术转让 90年代十年的联合开发 西门子-西 屋公司现 代汽轮机 技术体系 1996-2005年 所有超临界技术产品 向STC技术转让 日本三 菱MHI
MHI600MW超临界 等四个产品-1998年 STC合 资公司
高效超临界汽轮机产品发展的技术路线
三 三 技 技 术 术 路 路 线 线 结 结 构 构 特 特 点 点
世界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
第一次大规模发展
美国西屋,GE首先发展超临界机组(50-70年代) 1959年,GE公司第一台125MW 31/621/566/538 1975年已停运。 1959年,西屋310MW-34.5/649/566/566,至今仍在 运行。世界运行时间最长的超临界机组。 西屋共计生产了60余台,其中11台为两次再热,5台 温度达到593°C以上。
低压通流部分
LP:BB0474C
7 级压力级,整体围带动叶片 静叶片全马刀型设计,前端动叶马刀 全三元气动设计
马刀型静叶片与隔板
全三元气动 设计技术
低压缸设计特点 (双流)
改进的单层低压内缸 设计,加强内缸刚性 1050mm末级叶片
更合理的撑筋支撑,加强外缸刚性
低压长叶片采用ILB设计
典型设计参数:
组(1987-1997的JDP计划Join Development Program):
• 1996-2001年超临界技术转让给韩国
* 2001年,TEEAN 两台 550MW超临界机组投运.
STC发展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准备
1. 唯一曾二次引进超临界技术
1987年引进ABB超临界高压缸技术 1996年开始,全面引进西门子-西屋超临界技术
B191(600MW)
可门#1、#2 珠海#3、#4 贵港#1、#2 福州江阴#1、#2 襄樊#1、#2 广东阳西 广东阳西 广东惠东#1、#2 广东揭阳 黄金埠#1、#2 华电宿州#1、#2 可门二期
192(660MW) 黄岛#5、#6 潍坊#3、#4 丰城#3、#4 新乡宝山#1、#2 日照二期
低压缸积木块BB074
西门子-西屋-三菱传统的 三种标准50HZ低压积木块之 一, 有大量的运行业绩. 国内在300/600MW机组中 已有180多台业绩
按排汽容积流量(背压及排汽量)选配二种不同的长叶片(排汽面积): 905mm/ 7.52m2 , 1050mm/ 9.2m2 轴承形式: 原Φ483,圆柱瓦,1999年禹州开始可倾瓦 Φ508- Φ584 超临界:LEG Φ508轴承 末级转子根径:1737mm
加热器级数 : 8 级 TRL工况背压/出力: 11.8kPa/660MW VWO工况流量/出力: 2102t/h/739MW 额定功率 主汽门前蒸汽额定压力 主汽门前蒸汽额定温度 再热汽门蒸汽额定温度 工作转速 结构型式 机组总长 通流级数 660 MW 24.2 MPa(a) 566℃ 566℃ 3000 r/min 单轴、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凝汽式 ~27.7m(包括罩壳)( 27.7×11.5 ×7.93 ) Ⅰ+11+8+2×2×7 T-MCR工况出力: 711MW THA工况背压/热耗: 4.9kPa/7523kJ/kW.h
395 390 385 380 375 370 365 2000 2001 2002 年份 2003 2004 2005
374
平均供电煤耗比 发达国家高30~ 60g/(kW.h)
煤耗(g/kW.h)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一个充分、稳定的能源供 给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发展超(超)临界蒸汽参数的火电机组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方向 之一。目前以铁素体材料的机组蒸汽参数已经可以达到压力25— 30MPa,温度600—620℃的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超临界 技术已是世界上先进,成熟和唯一达到商业化规模应用的洁净 煤发电技术。近十年在欧洲和日本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 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400
41个成熟 的汽轮机 积木块,覆 + 盖功率 130MW1300MW
积木块设计及应用原则
高中压积木块适应一定流量或功率范围 ** 只需改变叶片通流尺寸. ** 其它部件均可保持不变 低压积木块按容积流量(流量及背压)选取 (流量及背压)选取 ** 通流部分及所有部件均可保持不变 在其它机组应用的经验保证可靠性 ** 相同的膨胀滑销系统 ** 相同的 阀门/管道/ 汽缸/ 转子/轴承 ** 相同的轴系振动特性 ** 相同的辅助系统
超临界汽轮机的排汽湿度特性
温度°C P0=25MPa P0=31MPa 566/566 0.8978 0.888 566/580 0.9023 0.8927 580/580 0.9028 0.893 580/600 0.9091 0.8997 600/600 0.9098 0.9003
进汽压力25MPa,再热600°C的排汽湿度才与亚临界 16.7/538/538(0.9069)相同。 降低湿度,应尽量提高再热温度。 采取有效的去湿技术。
STC 两缸两排汽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
二 二 产 产 品 品 系 系 列 列 介 介 绍 绍
共计4台定单。(首台预计年内在兆光投运)
STC三缸四排汽600~660MW超临界机组
共计68台定单。(已经投运34台) 有538/566,566/566(4.9/5.4),660MW四 种机型
STC 三缸四排汽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
无中心孔转子 排汽涡壳CFD设计
• 高压级数:11级 中压: 8级 • 轴承:跨度6124mm,2个LEGφ405轴承
高中压通流部分:
中压马刀设计规 范:与中科院合 高效侧装整体围带高 中压动叶 作,完善技术体 系成果之一
高强度三联 体调节级
无中心孔 转子
优化、高 效动静叶 全马刀、 整体围带 动叶
煤 耗 (g/kW.h)
我国目前的发电建设前景决定。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超高压 亚临界
300 256~278
超临界
超超临界
机组类型
进汽压力温度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主汽压力对热耗修正曲线(不同主汽温度下) 0
-50
566℃/566℃
热耗 (kJ/kW.h)
-100
190
600 24.2 538 566
191
600
B191适用于高
背压 600
192
660 24.2 566 566
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 24.2 24.2 566 566 566 566 8级:3高+4低+1除氧
4.9 5.88 4.9 4.9 279.7 278.6 279.9 279.3 3000 3000 3000 3000 1050 905 1050 1050 47.5~51.5 47.5~51.5 47.5~51.5 47.5~51.5 N600N600N660N60024.2/566/566 24.2/566/566 24.2/566/566 24.2/538/566 为每台机组配置2台50%容量汽动给水泵和1台30%容量电动给水泵 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高中压合缸,湿冷凝汽式汽轮 机,B191机组末级叶片905mm, 其他机组均采用1050mm末级叶片.
IP
HP
高中压部分结构特点
高中压合缸结构, 包含高、中压内缸,降低外缸的工 作温度、压力 高中外压缸采用高窄法兰、下猫爪支撑、汽缸与轴 承座间有定中心梁 高中压转子为整锻、无中心孔转子 反动式,轴向间隙大 推力自平衡,有三档平衡活塞 所有平衡螺塞均不需要揭缸即可安装 进汽、抽汽插管与内缸、外缸之间采用密封环结构 保证密封
上海电气660MW等级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
2007年12月
介绍内容
一、机组项目背景 二、产品系列介绍 三、技术路线机组结构 四、超临界VS亚临界 五、小结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火力发电格局。
一 一 项 项 目 目 背 背 景 景
我国火电发电机组中高效、清洁的火电机组比例偏 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提高燃煤机组效率,节约一次能源的消耗,降低污 染物的排放是当前世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 题,更是我国火力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
自主创新、独立的知识产权为主 使用成熟、有业绩的汽轮机积木块 采取一系列先进技 业主要求 术提高经济性、可靠性、 运行灵活性
采用已有机组 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
积木块设计方法
超临界600MW等级 汽机组
网络化管理的汽轮机热力设计系统
任务管理程序: 任务登记 输入输出信息归档 查询及调用 综合热力计算程序
以市场需求为抓手,日益完善技术体系,开发多样化高端产品,供用户选择。
业绩表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90(600MW) 利港#1 利港#2 利港#3 利港#4 191(600MW) 镇江#1、#2 太仓#7、#8 沙洲#1、#2 常州#1、#2 乐清#1、#2 乐清#3、#4 湘潭#1、#2 华能石洞口#3、#4 费县#1、#2 常州二期 益阳二期#1、#2 铜陵一期#1、#2 田集#1、#2 黄骅#3、#4
566℃/580℃
580℃/580℃
-150
580℃/600℃
-200
600℃/600℃
-250 2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