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力量运动处方
(三)肌肉起、止点位置 肌肉起、止点位置决定了肌肉在身体上的位 置,也决定了肌肉在骨杠杆上的作用点。实践证明,止点离关节中心远的 肌肉,容易起动骨杠杆。但在使骨杠杆转动的速度和幅度方面则较差。 止点离关节中心近的肌肉,则使骨杠杆的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此规律 只适用于起动角度小于180°的条件下。
(四)肌拉力角 从肌肉的动点(肌肉在运动骨上的附着点)到关节中 心(转动支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肌拉力线之间的夹角,叫肌拉力角。 肌拉力角大,则力臂就大。力臂增大,肌肉的做功效率就高。l 在进 化过程中,一些大块肌肉通过突起的骨结构,如结节、粗隆、嵴等来增 大肌拉力角。尤其是籽骨,更为显著。这样就增大了肌肉做功的效率, 即增大了转动力矩。
(对肌肉力量测定结果有影响的主要因素:肌肉收缩的类型、收缩的速度、 发力时的角度)
五、肌肉下降的原因及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
(一)肌肉力量下降的原因
a、年龄因素: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肌肉力量的强弱取决于肌肉 的生理横断面,而生理横断面的大小又受肌肉蛋白含量的影响,肌肉蛋 白按一定的转换率进行代谢,所以说肌肉被使用的程度影响肌肉蛋白分 解和合成速度,老年人合成代谢过程降低,活动减少,肌肉逐渐萎缩, 肌肉力量也就下降。但通过锻炼可延缓肌肉萎缩的进程。
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 此可以做功。如:推举杠铃, 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 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 “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 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 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c、等速(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
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 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五)肌肉纤维的类型:人体有两种基本肌肉纤维类型:“慢肌型”和 “快肌型”。慢肌纤维适于心肺功能(有氧)的活动。它们在长时间内产 生的收缩力度小,所以更加适合长时间的耐力活动。快肌纤维适合无氧运 动。它们在短时间内的收缩力度大,适合力量性的运动,比如举重。在大 多数人中,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的组合数量基本是一样多的。虽然这两种 肌肉纤维都对力量训练有帮助,但是快肌的肌肉体积和力量更容易提高, 所以在力量训练中效果会更显著。
b、病理因素:肌肉下降还可因各种“肌病”引起,包括神经原性及肌 原性两种,最常见的是“废用性肌萎缩”,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废用 性肌萎缩也是引起肌肉力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
a、提高生理横断面:废用是肌肉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计划的进行肌肉力
量训练,是克服肌肉下降的主要方法。通过锻炼,可以提高每根肌纤维的直 径,从而使整个肌肉生理横断面增粗,提高力量。
b、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收缩的支配功能:通过提高神经冲动 的强度及频率,提高肌内协调性和提高肌间协调性,使肌肉提 高。
c、提高肌肉内代谢物质储备量及对氧的利用率:不同种类的 力量练习,提高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不同,进行最大力量的 训练,相对来说,提高肌肉体积作用不明显,以改善神经支 配能力为主,同时有提高肌肉内无氧代谢物质储备量的作用, 如肌糖元(提高66%)、三磷酸腺苷(提高18%)等。进行 肌肉力量耐力训练,可有效的提高质量,提高生理横断面, 可提高肌肉有氧代谢活动能力。
第三节 肌肉力量锻炼的手段方法
第四节 力量运动处方的制订
(一)力量运动处方制订的依据
制订力量运动处方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锻 炼手段和确定适当的运动负荷量。全民健 身人群力量运动处方的主要依据是原有力 量素质的水平;运动器官康复对象的力量 运动处方的主要依据是受伤情况以及治疗 、康复状况;运动员力量运动处方的主要 依据是考虑专项训练。
三、肌肉收缩形式的分类及锻炼价值
肌肉 收缩
肌肉收缩形式的分类:
动力
性收 缩
等张 收缩
等速 收缩
静力 性收 缩
等长 收缩
向心 收缩
离心 收缩
向心 收缩
离心 收缩
开放 闭合 开放 闭合 开放 闭合 开放 闭合
链
链
链
链
链
链
链
链
(一)肌肉静力性收缩和动力性收缩:见教材P150
(二)肌肉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等动)收缩
(不论是由于神经支配 失常,还是肌肉本身 萎缩,失去了肌肉收 缩的能力,即使关节 和骨骼正常,肢体的 动作也无法自主完成, 三者缺一不可。)
→
骨 骼
肌肉
↓
← 关节
4、肌肉力量与人体正常生活
①呼吸肌有足够的力量才可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生命才能保存。
②骨骼肌有必要的力量,才能克服重力。而克服重力是维持身体 正常姿势,以及在不负任何重量时抬起自己肢体的起码要求。 ③肌肉力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克服外界阻力,这也是维持日 常生活自理、从事各种劳动的必要前提。 ④肌肉的力量耐力是保证人体多次重复,或长时间维持某一动 作必要的素质,同样也是维持各项运动所必需的。 ⑤肌肉越发达,瘦体重百分比大,基础代谢水平越高,而且对骨 骼的牵拉刺激作用也越大,可预防骨质疏松。
女性: 7﹒1公斤/厘米=63。9公斤 肌肉绝对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二)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收宿前的长度为初长度。在一定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愈长,
其总肌力愈大。肌肉总肌力=肌肉的收宿力+肌肉拉长时的被动力总和。 肌纤维具有很大的伸展性和弹性。
收宿时相当于安静时的一倍----(最小长度)两者之差为幅度。 伸展时相当于安静时的一倍半-----(最大长度) 肌纤维可拉长50%;也可缩短50%。
三种肌肉收缩图示:
(四)开放链运动和闭合链运动
a、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 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 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 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b、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 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 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 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 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c、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 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 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 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 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 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三)肌肉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a、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 (如挥臂、高抬腿等)。
b、离心收缩: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
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 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 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⑵爆发力/快速力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一定关节活动幅 度发力的能力,或是以最快的速度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例: 短跑、跳跃、投掷。
⑶力量耐力:是指肌肉在对抗较大负荷(最大力量的30%以上)时, 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能力,或抗疲劳的能力。例:大众健身。
⑷反应力量:是指肌肉在极短时间内的离心收缩后,迅速转为向 心收缩过程中发挥快速力量的能力。对运动员起跳能力很重要。
第四章 力量运动处方
第四章 力量运动处方
第一节 肌肉力量运动处方概述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测定 第三节 肌肉力量锻炼的手段方法 第四节 力量运动处方的制订
第一节 肌肉力量运动处方概述
(1) 能肌 的肉 重力 要量 性对
维 持 人 体 正 常 功
(2)
(3)
肌
炼肌
肉
价肉
力
值收
量
缩
的
形
肌肉绝对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量大力量。 1、解剖横断面;与肌纤维纵轴相垂直的横断面。《在活体 上测量,面积越大,力量越大》 2、生理横断面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各段肌纤维相加×肌肉的厚度的平方数 (羽状肌分别切成3、4、3、2;它的厚度为0﹒75厘米。
羽状肌的计算;(3+4+3+2)×0﹒75=9㎝立方。 比肌力: 男性: 9﹒2公斤/厘米=82﹒8《绝对肌力》
开链运动(OKC影 响因素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 所谓“生理横断面”就是横切
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横断面的总和。它有别于“解剖横 断面”,后者只是简单的沿肌肉纵轴作垂直切面,而前者要 切割每一条肌纤维。理论上测算肌肉斩量,通常用下列公式 肌肉绝对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 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也称为等速收缩。自由泳的划水动作就是典型的等动收缩。等 动收缩与等长收缩具有本质的不同。肌肉进行等动收缩时,在整个运动范围 内都能产生最大的张力,因此等动收缩练习是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
⑥肌肉活动可提高葡萄糖的利用,可防治2型糖尿病
(此外,肌肉力量是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平衡各项身 体素质的基础)
二、肌肉力量的分类
⑴最大力量/绝对力量:是指肌肉一次收缩可产生的最大 “力”,或只能重复一次可举起的最大重量。在一般肌力测 量、力量训练中用“最大力量”来表示。我们通常所说的肌 肉力量大小,主要是用最大力量来衡量。例: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