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育理想课堂

新教育理想课堂

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胡晓晓课堂之于教师,犹如田野之于农人、舞台之于演员,但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成为不少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对于理想课堂的追求,我也很是热衷,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刚踏入三尺讲台时,理想中的课堂是教师和蔼可亲、满面笑容;学生积极配合,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但上完课之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一种挫败感直涌心头。

经过这几年的一线教学,我慢慢地发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特别的重要,课堂混乱的话,哪怕教师知识讲的再好,课备的再充足,也没有好的环境去展示。

从此之后,不知不觉中我也加入了严师的行列,课堂也变成了之前的填鸭式教学,当新教育的春风吹来之际,我发现自己又成了十几年前我作为学生时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新教育形式下好的课堂,我应该重新学习,重新出发,哪怕步伐很慢,但我也要有这样的信念,我要成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要成为理想课堂的领路人。

当代中国的教育界人士也积极投身其中,研究不辍,出现了四种主要的“课堂话语”:“公开课的课堂话语”、“面向应试的课堂教学话语”、“民间校本课堂教学话语”、“学院派课堂教学话语”。

为了构建理想课堂,新教育对以上四种课堂进行了研究性理解,批判性吸收、创造性调和。

目的是提出新教育课堂话语的自我定位——想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

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个根。

朱永新认为,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感情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只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的接受、被动的应付,学生一定不会幸福。

理想课堂应该有这样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境界为: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第三重境界为: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这三重境界中,第二境界很难达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发现知识内在的魅力,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知道他们学的知识是活的,而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将来以后是他们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武器。

第二境界达到了,第三境界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课堂艺术。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会一往直前,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