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题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复习题第7章 内分泌

复习题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理学复习题第7章 内分泌

第8章内分泌(非师范)一、名词解释1.激素2.靶细胞3.内分泌腺4.应激反应5.应急反应二、判断题: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2.人体内部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受体,它们均可对同一激素产生反应()。

3.激素能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但不能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

4.激素可以认为是信息传递的第一信使,而cAMP则为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

5.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升高()。

6.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

7.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

8. 剧烈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引起的()。

9. 运动员长期服用睾酮衍生物能提高肌肉力量,促进红细胞生成,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和增进身体健康()。

三、择题:1.多数含氮激素与靶细胞哪一部位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核D、细胞浆和细胞核2.类固醇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哪一部位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A、细胞膜B、细胞浆C、细胞核D、细胞浆和细胞核3.膳食中什么物质含量变化会引起甲状腺腺体增大A、铁化物过多B、碘化物缺乏C、碘化物过多D、钙、磷缺乏4.激素能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上存在着A、特异性受体B、特异的载体C、特异的酶D、特异的通道5.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含氮激素B、胺类激素C、类固醇激素D、肽类激素6.下列激素属含氮类激素的是A、肾上腺素B、皮质醇C、醛固酮D、维生素7.下列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甲状旁腺素D、促甲状腺素8.下列被称为第二信史的物质是A、ADPB、ATPC、AMPD、cAmP9.关于生长激素错误的叙述是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B、促进脂肪分解C、促进脂肪合成D、生理水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10.胰岛素A细胞分泌。

()A、、促胰液素B、胰高血糖素C、生长素D、胰岛素四、填空题:1.胰岛素是胰岛的细胞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使浓度降低。

2.在情绪激动、疼痛、过热、过冷、以及肌肉运动等应急状态下的活动加强,的分泌剧增,来动员体内各种生理,有利于机体应急。

3.年幼时分泌减少,可发生侏儒症。

4.激素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只能使正在进行的功能活动或,而不能产生新的过程。

5.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它由胰岛的细胞所分泌。

五、问答题:1.简述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2.简述运动中应激与应急反应?3.激素的作用有哪些?第8章肌肉活动的神经调节(体育教育专业)一、名词解释1.突触2.受体3.突触递质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6.感受器7. 肌梭8.腱器官9.视力 10.视野 11.姿势反射11.前庭反应 12.前庭稳定性 13.牵张反射 14.肌紧张 15.腱反射16. 状态反射 17.翻正反射 18. 瞳孔对光反射 19.锥体系 20. 锥体外系二、判断题1.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是同义词()。

3.视觉是由眼所完成的感觉功能()。

4.晶状体曲率增加,折光力就增大()。

5.体操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前庭机能稳定性()。

6.人体缺乏VitA时,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

7.神经元之间的接触是突触,神经-肌肉接点也是突触()。

8.色盲就是看不清颜色或分辨颜色的功能降低()。

9.举重运动员提铃至胸瞬间,头迅速后仰,可反射性增强肩部伸肌的力量()。

10.眼内物象的形成与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

11.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

12.在动作学习的粗略阶段,应多利用视觉反馈信息,以强化视觉-本体感觉()。

13.在动作学习的精细阶段,应多利用语言反馈信息,以强化动作-思维的沟通()。

14.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化已趋于完善()。

三、选择题1.神经冲动通过突触间隙主要依靠A、化学递质B、无机离子C、电位变化2.小脑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肌肉完成运动的实际情况的?A、视觉B、皮肤感觉C、肌肉本体感觉D、前庭感觉3.人体的感音部位是A、耳B、中耳C、耳蜗基底膜上的螺旋器D、内耳4.人在强光刺激下,引起瞳孔本身下列何种变化A、缩小B、放大C、不变D、因人而异5.肌梭是感受肌肉收缩时——变化的感受器A、长度B、张力C、位觉6.腱器官是感受肌肉收缩时——变化的感受器A、长度B、张力C、位觉7.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是A、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干扰B、抑制在大脑皮层扩散C、小脑与大脑的协调关系尚未建立D、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8. 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A、对错误动作的纠正B、动作的细节C、做好示范动作D、动作的主要环节9.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A、化学递质B、无机盐离子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膜表现为A、去极化B、超极化C、先去极化再复极化D、超射12.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

()A、锥体系B、锥体外系C、旁锥体系D、锥体系和锥体外系13.人体站立姿势的维持是A、屈肌反射B、紧张性牵张反射C、γ紧张D、位相性牵张反射四、填空题1.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前者感受的刺激,后者则感受的刺激。

2.正常人视野范围以为最大,其次为,色视野最小。

3.神经冲动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通过和两个过程实现的。

4.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的释放,受离子的影响,当该种离子从膜外进入膜内,可递质的释放。

5.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6.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有和两种,前者支配肌纤维,后者支配肌纤维。

7.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和两途径实现的。

8.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大脑皮层的抑制尚未建立,此时兴奋与抑制都趋向于状态。

五、问答题1.分析人眼的晶状体与瞳孔的调节?2突触处的兴奋传递过程?3.牵张反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它在运动中的意义。

4.举例说明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在完成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5.运动技能形成分几个时相?教学训练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第9章运动与免疫(非师范)1.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抗原5.抗体6.免疫系统7.免疫器官 8.中枢免疫器官 9.外周免疫器官 11.补体 12.细胞因子二、判断题1.特异性免疫是在种族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获得的。

()2.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均属于免疫分子。

()3.骨髓和脾脏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4.NK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5.在免疫应答反应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

()6.体液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所介导,而细胞免疫主要通过B细胞所介导。

()7.抗体(免疫球蛋白)是由B细胞所合成和分泌。

()8.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有增强作用,而适中运动则有降低作用。

()9.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可为训练和恢复提供有用的反馈。

()10运动后补充抗氧化物有利于免疫机能恢复,但不利于身体其它机能恢复。

()三、填空题1.免疫可分为()免疫和()免疫,前者也称作()免疫,后者称作()免疫。

2.抗体亦称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和等。

3.抗体一般由产生,分布于、和其它体液中。

4.人体免疫系统由、和共同组成。

6.中枢免疫器官包括与,外周免疫器官包括、、等。

7.免疫细胞包括、、和等。

8.淋巴细胞包括、、、和等。

9.淋巴细胞中,主要介导细胞免疫,主要介导体液免疫,能够杀伤被抗体覆盖的靶细胞,能够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四、问答题1.试述“open window”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试述“J型曲线模式”的主要观点。

3.试述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

4.试述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第9章运动训练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第12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一、名词解释1.超负荷原则2.专门训练原则3.可逆原则4.运动负荷5.运动负荷阈6.极点与第二次呼吸7.实验监制8.现场监控 8.运动性疲劳9.超量恢复二、判断题1.“极点”与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相似。

()2.借助于按摩、红外线照射、超生波和热疗法等被动手段使身体发热同样可达到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

()3.运动中运动强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4.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5.“第二次呼吸”表明进入工作状态尚未结束。

()6.运动训练中的生理负荷主要由心率、血压、摄氧量等。

()7.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就愈明显。

()8.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原的完全恢复都需要24h,而且在前5h恢复最快。

()9.在肌肉工作中消耗的氧合肌红蛋白在运动后几分钟可完全恢复。

()10.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不同的能源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11.生理指标的恢复与工作强度有关,工作强度越大,相应的恢复速度就越快。

()12.剧烈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其他生理指标相同。

()13.做整理活动时动作应尽量缓和放松,强度不可过大。

()14.运动后的补糖时间愈早愈好,最好不超过运动后的24h。

()15.机体仅仅可对适宜的运动刺激发生应激和适应性变化。

16.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负荷大,但成绩提高慢,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训练安排问题。

()17.随着机体逐渐适应某一训练负荷,机能反应会越来越低,训练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

()三、选择题1.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A、疲劳现象B、“极点现象”C、假稳定状态D、进入工作状态2.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A、 CPB、肌糖原C、氧合血红蛋白D、肝糖原3.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膳食。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5.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食用普通膳食。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6.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食用高糖膳食。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7.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的恢复措施。

()A、平卧休息B、静坐C、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D、活动性休息四、填空题1.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一般教学课中,以为宜。

2.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

3.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有和。

4.磷酸原在恢复过程中,合成一半的时间是,完全恢复的时间是。

5.影响肌糖原恢复的速度主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二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