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课件——第六章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控制课件——第六章内部控制的监督
27
内控缺陷划分
• 标准: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 重程度
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
一般缺陷
28
重大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 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 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 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 判断考虑的因素有: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 现的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 陷;针对同一细化控制目标所采取的不同 控制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同一细化 控制目标是否存在其他补偿性控制活动。
第六章内部控制的监督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内部监督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内部控 制缺陷认定与整改的有关内容,掌握独立评价 的有关内容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 教学重点:1、内部监督的概念和类型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教学难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2
案例引入 安然公司破产原因及启示
•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一度也是全球的头号能源交 易商。它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和输油管线,在 美国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具有呼风唤雨的实力。安 然公司以高达700亿美元的市值和1000亿美元的年 收入,让IBM和AT&T都黯然失色。在《财富》杂志 2000年全球500大公司排名中,安然曾位列第7, 并被该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 曾经有评论说,安然这个神话是如此炫目和 风光,以致让人难以臵信。事情果真被不幸而言 中。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公司,在 2001年12月2日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
20
B.个别评估----直接监视内控的有效性
• 个别评估,又称专项监督检查,是指企业 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某一方面或者某 些方面的情况进行的不定期的、有针对性 的监督检查。 • 通常,个别评估采用自我评估形式,即负 责某一单位或职责的人员对内部控制、对 他们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21
• 2、监督的方法
– 持续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 个别评估 – 续监督----容于管理控制
• 持续性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
整体情况所进行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动 态的监督。
• 持续监控是在及时的基础上执行的,对环境的改
变做出动态的反应,它存在于单位管理活动之中,
12
•
5、修订不及时 • 制度要跟上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修订改正。 如果制度不更新改进,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部门,更要管 好自己的业务,做到与时俱进。 • 6、非经常事项的不适用性 • 有个企业集团开内部控制研讨工作会议,发的资 料背面写着“火警逃生指南”,倒数第二页写着 “食物中毒的紧急预案处理”,而且企业以后所 有的培训手册和会议手册里都要印这两页。这两 句话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警觉性,把不经常性发 生的事情当做经常性发生来处理,随时做好应对 非正常事项发生所带来的风险的准备。
6
• 安然事件中,审计委员会大多由退休人员担任,这些人与 公司高层建立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较差。安然公司利用 美国财务会计法规的漏洞编制优于实绩的报表业绩,内幕 交易行为,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未能控制这种明显的钻空子 的行为而倍受指责。内部监事会也未能做好事前防范和预 警,特别是对公司业务中的金融期货等高风险项目,未采 取措施予以规范引导以避免最后的巨大损失。
能较快地辨别问题,持续监控的程度越大,其有
效性就越高,则企业所需的个别评估就越少。
18
A.持续监督----容于管理控制
个别评估究竟需要多少,管理层才能保证内 控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层的判断,同时 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已发生的改变及其 所设计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2 执行控制的 员工的能力和经验;3 持续监督的结果 • 持续监督是过程监督 • 个别评估是结果控制
13
内控失效隐患浮现
• 某书店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一宗标的不清、价款 与工程款严重不符的工程承包合同,幸亏审计部 门挽救及时,否则将损失百余万元。2002年初, 该书店计划在县城修一座全县规模最大的图书城, 工程预算造价358万余元,装饰工程100万元。 • 同年六月,该书城与建筑公司签订了关于修建县 图书城的基建工程合同,合同及其附件写明:只 将土建部分包给建筑公司,装饰工程剥离出来另 行发包,而工程造价却未将装饰工程部分剥离出 来,仍然按358万元总额包给建筑公司。这意味 着建筑公司未干装饰工程的活,却可以拿到装饰 工程100余万元的造价款,也就是说,如果执行 14 该合同,该书店将白白送给建筑公司100余万元。
9
2、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 基本规范第44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 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 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 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 法和要求。
3、企业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 我评价
• 基本规范第46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 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 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 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 案例解析
• 这是一宗典型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 反映了公司疏于内部控制险些造成大错。公司至 少在以下两个环节中未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或者 设计了内部控制,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 1、建造合同的签订和审批职务未分离。如果合同 的签订和审批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而当职者具备 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责任心,发现和纠正合 同的错误并非难事。遗憾的是,管理当局对这宗 巨款合同重视不够,根本未能有效地控制。 • 2、未对固定资产支出进行预算控制。购建固定资 产之前应先编制资本支出预算,以便对资本资出 进行控制,降低资本支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8
–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 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 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 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 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7
第一节概述 基本规范中关于监督的规定
1、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之分。
• 基本规范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 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 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 • 基本规范第五条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 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10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1、成本限制 • 企业一定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做内部控 制是需要成本的,通过这种成本的支出时 可以减少更多成本和风险的发生。在内部 控制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成本,这样设 计的幅度、广度、深度和复杂的程度就会 实事求是,直到降低到与成本对应的均衡 点上。 • 2、人为错误 • 制度都是由人制订和执行的,人在制定执 行这套制度的时候,很受眼界、水平和能
5
• 现行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上市公司监督管理 渠道主要有: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方 面。内部层次有董事会、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 监事会、职工;外部有证券市场投资者、债权人、 新闻媒体、证券分析师与评级师,证监会、审计 师、法律法规及法庭诉讼。内部监督的成本相对 低于外部监管,有效性也应当更高。美国公司内 部监督主要职能部门是董事会设立的审计委员会。
19
• 负责营运的管理阶层,在履行其日常管理职责时, 取得内部控制制度持续发挥功能的证据。 • 利用外部信息,来验证内部产生的信息的正确性, 或比较出问题的所在。(与政府机关、客户交往) • 利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来监督控制的有效 性,并辨识其缺陷。 • 账实核对,以提示期间的差异(如定期盘点存货) • 利用内审、外审和其他检查人员提出的建议,强化 内部控制。 • 会议和研讨发现内控的缺失,反馈并采取措施。 • 定期要求员工汇报对行为守则的了解和遵守情况; 对于业务和财务人员要回报特定控制的执行
22
B.个别评估----直接监视内控的有效性
– 评估主体
• 企业的员工; • 内部审计机构; • 外部审计
– 评估过程
• 了解内控的设计情况(要控制什么,如何控制) • 了解内控的实际运行情况 • 设计与执行之间的差异,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存 则缺陷。
23
B.个别评估----直接监视内控的有效性
– 评估的方法(标杆法、查阅、调查、访谈等) – 书面记录
3
• 安然公司在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超过德士古公 司在1987年时提出破产申请的359亿美元,由此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 最大宗的破产申请纪录。 • 安然公司创下的纪录远不止如此。11月28日,安然股价在一天之 内猛跌超过75%,创下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单日 下跌幅度之最。11月30日,该公司股票又跌至每股0.26美元,不到一 年前安然股价曾上探90.75美元的高度,相比之下,安然股价已经缩 水将近350倍!由此,安然又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公司破产速度之最。 这意味着,上一年度从安然退休的员工获得的50000美金的公司股票, 已经值不了150美元。
29
重要缺陷与一般缺陷
•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 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 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偏离整体控制目标 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须引起企业管理层 关注。 • 一般缺陷,是以上两种缺陷之外的缺陷。
B.个别评估----直接监视内控的有效性
– 评估范围和频率
• 范围与目标有关; • 范围、频率与被控对象风险的大小及控制的重要 性有关; • 风险大的控制应经常评估;不可或缺的要经常评 估;对整体的评估要少于对特定控制的评估次数; 重大策略改变、管理阶层变动、重大的并购或处 分、重大的营运方法改变、财务信息处理方式的 改变,需要对整体内控制度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