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实例解析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实例解析

小说阅读答题模板一、人物形象(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①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②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③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④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⑤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3.思路步骤: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答案组织模式:(常用3种)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例1:(2012年安徽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5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试题解析】蒙铁尔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表现也不多,但性格鲜明,尤其是吝啬、粗暴、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非常明显。

关键是要抓住蒙铁尔自己的言行正面分析,以及其妻子、儿子的言行的侧面分析。

例2:(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分述性格特点)②单句下定义型例:(《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2)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分)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例2:(十月月考)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

(6分)答:①对生活有计划,办事干净利落;②勤劳乐观,不张扬,不斤斤计较,敢于改变现状;③顺从政府指令,不善于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

(二)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1.常见题型(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2.思路导航①人物作用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类: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类: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类: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例1:(《想起母亲》)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5分)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答题思路】:(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

(1分)(指向本身)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分)(指向情节)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

(2分)(指向主题)(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

(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例2:(《铁公鸡施粥》)“小儿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试简析。

(6分)答案示例: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

其作用有:①衬托主要人物。

小儿子是陪衬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

(指向人物)②丰富了情节、内容。

使小说在情节方面不显得单一,在内容方面更趋饱满。

(指向情节、内容)(三)综合提示(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题目的命题点,锁定答题区间。

如: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形象作用”题: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例如(《想起母亲》里的老太婆)②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

例如(《铁公鸡施粥》里的小儿子)③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具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例:(十月月考)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示例:“渡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代表着一种衰败落后但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是旧思想、旧传统、旧事物的象征。

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④景象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突出季节特征;渲染烘托氛围,为情节的展开铺设合理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主题性质,为主题解读提供背景途径。

例:(《洗澡》)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6分)答案示例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二、故事情节小说情节题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情节分析】(1)情节分析的目的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思路导航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④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一)情节概括模式1、【常见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答题导航】(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例1:(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题型变化】例2:(2009年四川卷《想象》)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分)解题思路:这个问题着重点在“怎样展开”,不在于具体情节的概括,答题思路应定位于展开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2)分点概括情节式例1:(《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原文见《徽典一号》P309)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二)情节作用模式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