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探究实验

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实验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A.鼠妇的数量B.土壤的干湿度C.温度的高低D.光线的明暗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①表达交流;①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①得出结论.A.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3.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为了控制变量要设置对照.下列几组对照中不合理的是()A.潮湿与干燥B.光照与黑暗C.室内与室外D.高温与低温4.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5.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6.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7.在探究活动中,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A.更改实验结果B.重新实验C.马上否定假设D.放弃实验8.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9.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花瓶中撒下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并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另一同学对此设计提出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处C.两个花盆都应保持水分充足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零度1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论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实验存在的不足是蚕卵数不一样C.30①孵化出幼虫的速度最快D.蚕卵孵化最适宜的温度是30①11.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2.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下列实验和对照组小鼠的选择和操作,正确的是()A.AB.BC.CD.D13.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14.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A.作出假设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C.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15.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A.发现的现象B.观察的结果C.提出的假设D.得出的结论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怎样调整才合理()A.将水量都减少至500毫升B.将水温都控制在25①C.将蛙卵数增加至每组60个D.两组都用河水17.在科学探究中,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A.减少测量误差B.增加实验次数C.数据越多越好D.增加实验难度18.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组①对照组①黑暗中培养①在光下培养①生长良好①生长不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9.下列对假设的合理解释是()A.问题就是假设B.假设是对问题答案的一种设想C.假设一定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D.实验结论就是假设20.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应采取的做法是()A.设置对照实验B.控制单一变量C.增加重复次数D.修改实验数据21.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该实验属于模拟实验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2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A.AB.BC.CD.D23.关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基础B.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C.金鱼鳃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D.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①至10①以内24.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他向左侧放入了10只鼠妇,那么小明应该向右侧放入几只鼠妇合适呢?()A.0只B.10只C.20只D.多少只都可以25.某生物小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他们设计对照实验的时候,把下列哪项作为单一变量()A.温度B.空气C.土壤湿度D.光照26.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①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27.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如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1)甲和丙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2)甲和乙这组对照实验应作出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28.蚊子是夏天常见的昆虫,繁殖能力强,能传播多种疾病,请回答:某同学听说洗衣粉液能杀死蚊子幼虫,他准备了1%的洗衣粉液等相关实验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①捞取蚊子幼虫60个,_________分成A,B两组,分别置于两个同样的玻璃杯中.①A组中加入适量的清水,B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①该同学用如图表示他预测的实验结果,若AB两组实验结果均接近曲线_________所示,则说明1%的洗衣液不能杀死蚊子幼虫;若A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①所示,B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①所示,则说明1%的洗衣粉液_________蚊子幼虫.29.为了探究地瓜营养生殖的环境条件,某生物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10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满同样的土壤后,平均分为A、B两组.①将健壮、无虫害的地瓜藤剪成同样长度的10段(每段均留有枝叶),在10个花盆中各插入一段.①两组花盆按照如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请回答:(1)该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2)两周后,如果A组的地瓜藤都长出新叶,而B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_________.30.为了探究鼠妇的生活习性是否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班学生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如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甲组:低温、湿土、阴暗乙组:室温、干土、阴暗丙组:室温、温土、光亮丁组:室温、湿土、阴暗(1)图一表示兴趣班学生实验探究设计图,甲、乙、丙、丁四组中,对照组应是_________组,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盒,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而B区面积应分成_________等份,并设置成相应的环境条件.(2)当图一的A区放人20个鼠妇后,图二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___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31.李敏家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李敏决定进行探究.请帮助他完成:(1)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实验步骤:①材料:20只鼠妇,铁盘,干土,湿土(潮湿程度相当).①装置:在铁盘中以横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构成_________.①在铁盘中央放入20只鼠妇.①观察与记录:仔细观察,每分钟分别统计_________处鼠妇的数量,共统计10次.(4)实验结果:_________一方的鼠妇较多.(5)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2.某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2)作出假设_________.(3)实验步骤①在一个铁盘内放上一层潮湿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盘上左侧(甲组)盖不透光纸板,右侧(乙组)盖玻璃板(如图).在盘内形成_________两种环境.①将10只鼠妇放入铁盘左侧中央,右侧中央处放_________鼠妇,静置2分钟.①观察统计: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甲组和乙组的鼠妇的数目,统计10次.分别计算出甲组和乙组统计数据的_________,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预测结果:黑暗处鼠妇的数量________,明亮处的________.(填“多”或“少”)实验结论:鼠妇_________(填“喜欢”或“不喜欢”)黑暗的环境.由此可知鼠妇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33.日常生活中,我们买水果时会仔细挑选果皮完好无损的.那么,水果的果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一疑问,某同学选用梨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提出问题:果皮具有保护作用吗?(2)作出假设:果皮具有保护作用.(3)制定方案:选大小、品种和新鲜程度相同,且果皮完好无损的2个梨子,分别标出A和B;再用小刀将B梨子果皮戳破;将2个梨子都放在25①的相同环境中一段时间.(4)实验方案:按制订的方案进行操作,并每天观察两次,记录实验结果.(5)预期结果:_________梨子先腐烂,腐烂的原因是有大量的_________在梨子内生长和繁殖.(6)得出结论:_________.(7)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有缺陷吗?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3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是其中一个同学测量的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空气湿度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1)仅就表格数据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是_________,而湿度最小的是_________,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是不同的.(2)你认为仅以一个数据做资料分析可以吗?_________(填写可以或不可以),请说明理由_________.35.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重量相同的玉米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甲、乙、丙三组设置中进行无土栽培(具体培养条件如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__________.(2)甲、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3)甲、乙两组中,若玉米苗的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__________组玉米苗长势较好.(4)乙、丙两组中,若丙组玉米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__________.(5)每组选择多株玉米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36.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__.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3)乙图中控制改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改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法.37.我国历史上少数帝王曾妄想“长生不老”,盲目服用“仙丹”,其结果大多英年早逝.当今一些生物学家在研究小白鼠实验时,发现了“返老还童”的生命现象,这或许给人们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是该课题的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准备:(1)选取健康且生命特征相同的18月龄白鼠和3月龄白鼠若干只备用.(2)分别抽取3月龄和18月龄白鼠的血液若干毫升,分装到不同的瓶中备用.二、实验设计:三、实验探究(1)要探究“年轻白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白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应选取________组作为对照组.(2)实验方案中的B组和C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是因为________.(3)请你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________组.38.请你帮助某小组同学完成“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并根据探究实验回答问题:(1)本次探究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第二步,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得到如表实验数据第四步,得出结论第五步,表达和交流(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3)应该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39.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几个环节,请你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相关问题(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是据此情景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中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________.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时对它产生刺激了吗?(2)作出假设: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据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________.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4)实施计划:“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支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________.(5)分析结果后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40.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________.(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本实验设计明亮、阴暗两处环境是为了形成________实验.(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4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如下实验用具及材料进行实验: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湿润的肥沃土壤、烘干的肥沃土壤、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请回答问题:(1)在此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2)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3)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是:①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A、B;①__________;①然后进行观察.(4)你的预测: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__________.(5)结论:__________.(6)这是一组__________实验,变量为__________.42.回答有关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试验中的问题:(1)提出问题:植物的类型和分布__________?(2)作出假设:植物的类型和分布对__________有影响.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__________的空气湿度最大.(3)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4)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的类型和分布__________.答案解析1.D【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该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光线的明暗.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目的是起对照作用.2.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3.C【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ABD、通过分析可知,潮湿与干燥、光照与黑暗、高温与低温都是唯一的变量,ABD正确;C、室内与室外是影响实验的两个不同的因素,C不正确.4.D【解析】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可见D符合题意.5.A【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6.D【解析】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中的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7.B【解析】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8.C【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9.C【解析】该实验探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根据变量唯一的原则,阳光是变量,所以要设置有阳光和黑暗的一组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题中温度已相同,所以水分也应当一样,两个花盆都应保持水分充足.10.D【解析】A、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是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皆相同,A正确;B、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皆相同且适宜如蚕卵数、培养湿度等.因此这个实验的方案中蚕卵数应该一样.而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B正确;C、在一定范围内,16①时孵化的时间为10天,20①时孵化的时间为9天,30①时孵化的时间为8天,所以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30①孵化出幼虫的速度最快,C正确;D、表格中温度是20①时家蚕卵孵化率最高为98%.因此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20①,D错误.11.A【解析】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①①的变量是光照,温度也适于水稻生长,①①的变量也是光照,但是温度太低不适于水稻生长,不能作为一组对照试验,其他组合会存在多个变量.12.B【解析】A:本组有两个变量:正常和患病、降血糖药物X和生理盐水,A错误;B、B正确;C、虽然只有一个变量,但正常小鼠注射降糖药物X,不能体现出药物作用,C错误;D、改变条件的是实验组,未改变的是对照组,D错误.13.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4.B【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5.C【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等步骤.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题干中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提出的假设.16.D【解析】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温度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不同温度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该实验不妥之处,除实验变量水温外,水质也不同,应该两组都用河水.17.A【解析】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估读时造成的偏差.18.B【解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照.实验组是对变量光照改变的一组,即①黑暗中培养;预期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