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眼中的马克思

我眼中的马克思

我眼中的马克思
08071515
王珊
马克思是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到底伟大在哪里?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绕开的人物。

德国人威廉•魏施德在《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一书中,曾就马克思的话题提出了一个极为有趣的问题。

他说,假如马克思实现了自己原来的抱负(理想)成为了一个诗人,而不是哲学家的话,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因为大家知道,马克思年轻的时候,曾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的诗人,并常常沉迷于写诗(尤其是爱情诗)。

以至于马克思的父亲,一个很有名望的律师,曾在一封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语重心长地对马克思说:“如果看到你将来成为了一个平庸的小诗人,我会非常痛心的。

”尽管非常痛苦,马克思最终还是放弃了成为一名诗人的梦想。

德国文学史上因此少了一个平庸的诗人(读一读马克思全集第一卷上马克思所写的诗就知道了),但世界上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1999年德国柏林墙倒塌十周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在英国民众中作了一个民意测验,让民众选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英国民众选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牛顿则分别排名第二,第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马克思后来穷困潦倒,他所生的六个孩子也只有三个活下来了,大部分时间生活上都要靠恩格斯来帮助和接济,但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马克思出身于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律师;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则出身贵族之家(她的父亲威斯特华伦是个男爵)。

政治家和革命家更多地从他的革命经历,来看待他。

更多地从无产阶级的领袖,解放人类的旗手,这一角度来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同情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怜悯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马克思号召人民起来革命,马克思是正义的化身、伟大的理想主义者,高尚的人格……。

把一切人类最美好的词汇,道德的、伦理的都是用在马克思身上。

却淡化了他作为学者、科学家的身份。

马克思可以有很多地头衔,但是最本质的的头衔是科学家——是把社会当作学术对象的科学家,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的两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把它们称作革命理论,不如把它们看作科学著作。

为什么人们给马克思许许多多的头衔以后,却忘了他的本质属性?这和几十年的宣传工作有关,这也是偏见。

它的结果就是把它看作神,看作圣物!
马克思是神?应当归入,耶稣基督、释迦牟尼、真主……
马克思是革命领袖?应当归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
马克思是科学家?应当归入,牛顿、爱因斯坦、居里、达尔文……
第一种归类是错误的,但却有人这样看;第二种归类尚可,不是最本质的;第三种归类是本质性的。

不能从第三个角度看待马克思,就不能正确地探讨马克思理论。

不是说马克思的理论不能批判,而是怎样去批判;马克思本人就不主张不加批判地接受任何东西,总是应当经过批判,经得住批判的东西,才接受它。

应当看到,许多人批评马克思,具有相当的逆反心理,他要发泄对“神”和“经文”的不满;或者发泄对政治权威、对言论禁锢的不满。

从粗糙的“理论”,从浮躁的言论中可以透射出这种不满的根源。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
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在中国哲学看来,系统内部关系相互协调,必然表现为系统整体功能的强化,促进系统处理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或自然系统矛盾作用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必然表现为系统整体功能的削弱,阻碍系统处理与其他社会系统或自然系统矛盾作用能力的提高。

“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宫室不可得而居。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中国化的进程。

在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与中国哲学强调系统内部关系的稳定协调对于系统发展的决定地位的对撞,产生了毛泽东的矛盾主、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思想,认为生产关系有些时候也反过来决定生产力,上层建筑有些时候也反过来决定经济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造系统内部相互关系的社会运动,建立了新中国。

在建设年代,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撞,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一刻也不能停止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停止中国化进程的开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消亡的开始,也是我们国家建设受到挫折的开始。

所以,可以断言,中国的新思想只能是发展了的中国哲学,而不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的文艺复兴伴随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但愿中国的、东方的文艺复兴能够顺利完成。

这样,马克思主义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马克思说,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因为哲学扎根于生活,所以非常懂得生活。

对于我们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在于对我们的观念产生影响,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

(经常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用?言外之意是根本不相信它有什么用)如果人生在Do right thing (做对事)和Do thing right(做事对)之间常常要作出抉择的话,我们希望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哪怕是很小的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