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 目的:建立龙胆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龙胆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饮片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龙胆
5.1.2规格:段
5.1.3性状:
龙胆: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
根茎呈不规则块片,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
根圆柱形,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有的有横皱紋,具纵皱纹。
切面皮部黄白色至棕黄色,木部色较浅。
气微,味甚苦。
坚龙胆: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
根表面无横皱紋,膜质外皮已脱落,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
切面皮部黄棕色,木部色较浅。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肝、胆经。
5.1.6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5.1.7用法与用量:3~6g。
5.1.8贮藏:置于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龙胆生产工艺流程图:
6.2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龙胆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龙胆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龙胆转至下道 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质量要求
6.2.2.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3.3净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4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5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3洗、润:按照《洗、润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洗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
规程》启动机器,将药材从滚筒口送入洗药机中后,开启水泵,饮用水将通过水泵喷水管喷入旋转着的洗药筒内,使洗药筒内的药物得到充分清洗后,肉眼观察无泥土。
将洗净龙胆置于洗药池润透或置于软化箱软化,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40-50℃,时间10-15分钟以内),不得重复软化。
6.2.3.1洗、润结束后, 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洗净的龙胆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3.1质量要求
6.2.3.1.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3.1.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3.2.3洗润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50g。
用目测法、指掐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用肉眼观察无泥土,指甲能掐入药材表体,润药程度符合规定。
6.2.3.2.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4切制:按照《切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切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调整好切药机后,启动切药机,然后不断将药材加入料槽内,每30分钟检查出料情况,异形片不得超过10%。
6.2.4.1切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切制好的龙胆转至下道工序,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4.2质量要求
6.2.4.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4.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4.2.3切制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100g。
用目测法检查,应符合标准。
(2)合格标准:异形片不得过10%。
6.2.4.3切制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0~99%。
计算公式如下:
%100%⨯+=
润药后数量
杂物量
切制后数量)切制物料平衡(
6.2.4.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5干燥:按照《干燥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热风循环烘箱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将饮片分别均匀装在烘盘中,架在烘车上,推入热风循环烘箱内,设定温度60-80℃,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持续60-90分钟,或置于阳光棚晾晒。
6.2.6干燥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干燥后的饮片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6.1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2.6.2质量要求:
6.2.6.2.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6.2.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6.2.3干燥标准:
(1)取样方法:随机在不同物料筐中取样5处,每次100g 。
用“四分法”取样约100g 。
(2)合格标准:用《水分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5)测定,应不得过13.0%。
6.2.6.3物料平衡:
(1)物料平衡指标:≥60%。
(2)物料平衡公式:
%
100%⨯+=
净药材投料量取样量
干燥后数量)干燥物料平衡(
(3)投料量按净制后药材数量计算。
6.2.6.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7 包装
6.2.
7.1 内包装
6.2.
7.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2.
7.1.2 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2.
7.1.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2.
7.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6.2.
7.1.5各种包装内包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6.2.
7.1.6装量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6.2.
7.1.7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部取样,待检验合格后换绿色标识。
6.2.7.2内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5袋。
复核重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2.7.3物料平衡限度: 6.2.7.3.1内包装物料平衡 (1)标准:98-100% (2)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合格品数量废弃物量取样量
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投料量(半成品)
6.2.
7.3.2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如下:
++%=
100%
⨯使用量损坏量剩余量
包装(标签、包装材料)物料平衡()领用量
6.2.
7.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