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
窦桂梅老师的这一节课,展示了她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我们体会到了古诗词散发的迷人芬芳.在课堂上,她感情澎湃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融入课堂,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因此,巧妙的导入无疑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基础。
一开始,窦老师由“居”导入,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联想到“居然之家”,然后让学生从吴音了解吴国,并且让一些学生发言,让他们亲身说出吴侬软语。
窦老师的课堂中有一点值得所有的小学老师学习,就是生动。
在她的课堂,学生可以想发言就发言。
窦老师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渲染课堂氛围。
她总是在跟学生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窦老师从“溪上青青草”引发开去,引出韩愈、陶渊明、白居易等关于“草”的诗句,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
著名文化学家皮尔森在《文化战略》中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我们都应该知道,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向内逐渐内化、濡染的过程。
学生在此氛围中耳濡目染,自我构建,逐步形成无论是知识的、精神的,还是语言内涵都十分丰富的文化心理结构。
语文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她的课堂永远不失活力,唱歌、手舞足蹈、角色扮演等,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的也不费力,相信对语文的喜爱也会越来越深。
窦桂梅老师的教学风格就像她这个人一样,身为一个北方人,她给人
一种豪爽、不拘小节的感觉,而她的课也是如此。
正如有人评价:她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人。
就如她自己所说的“激情不老”一样,这种激情不是娇柔造作装出来的,这种激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真爱。
教师从跨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她的精神状态就直接感染和打动了学生,就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由“知之”到“好之”再到“乐知”,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窦桂梅老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