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81215)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期末复习.
(20081215)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期末复习.
愈严重,反之愈轻。
简答题
1.场地土的刚性一般用什么表示?场地条件对建筑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场地土的刚性一般用土的剪切波速表示。
一般认为,场地条件对建筑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场地土的刚性(即坚硬或密实程度)大小和场地覆盖层厚度。震害经验指出,土质愈软,覆盖层愈厚,建筑物震害愈严重,反之愈轻。
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本课程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了解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体系特点及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结构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截面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掌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原则及方法。
概括起来,《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是一门研究在荷载与地震作用下多高层结构设计的课程。它以合理的计算方法为基础,以先进可靠的结构设计原理为后盾,保证结构设计安全经济且可靠。
试题类型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试题类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一个先进而合理的设计,不能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因为对于较复杂的高层建筑,某些部位无法用解析方法精确计算;特别是在地震区,地震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求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仅仅依赖于“计算设计”,还要正确运用“概念设计”。
须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加以正确处理的方面: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竖向布置、变形缝的设置、基础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其中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20%。
形成性考核以各章的自我检测题和习题为主,由辅导教师按完成作业的质量进行评分。学员平时作业的完成、阅改情况由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分阶段进行检查。
6.筒体结构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1)
7.下列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规定中,不正确的是应尽量设置变形缝来划分结构单元。
8.剪力墙结构的特点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可布置成大空间,使用灵活。
四、计算题(共计10分)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布置
考核知识点:
⒈水平力及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
⒉各种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⒊结构总体(平面、竖向)布置的原则;
⒋抗震缝的设置及地基基础选型。
考核要求:
⒈理解水平力及水平作用对结构内力及变形影响;
⒉了解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各种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5.一个地区地震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16.当结构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亦可采用比较简单的底部剪力法。
第2章计算题
附件1:rar (点击下载文件计算题.rar )
考核知识点:
⒈竖向荷载;水平荷载或水平作用,总风荷载与局部风荷载;
⒉地震的成因、传播及类型、地震震级、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⒊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强震地面运动的三要素(频谱、振幅、持时)与震害的关系;
⒋抗震设计的目标、方法及原则;
⒌地震作用的确定方法—静力法,反应谱法,直接动力法;
⒍单质点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反应谱的意义,设计反应谱的表示方法(α-T),地震影响系数α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的教学内容分为抗震计算理论和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两部分。
抗震计算理论是以荷载与地震作用为研究对象,以荷载与地震作用的基本知识、计算方法为核心,结合具体实例,掌握荷载与作用计算方法。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建筑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着眼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根据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时的不同要求和原则进行设计。
4.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5.实际上,建筑物主要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防止建筑物倒塌。
6.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时,为了简化计算,采用的两个假定是:平面结构架定与楼面刚度无限大假定。
⒋掌握抗震设计的目标、方法及原则;
⒌掌握结构抗震验算的有关内容;
⒍理解地震作用的确定方法—静力法,反应谱法,直接动力法;
⒎设计反应谱的表示方法(α-T)以及用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方法;
⒏熟练掌握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振型及振型分解概念,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⒐理解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的近似计算法—底部剪力法;
复习思考题
1.在目前,国内设计规范,仍沿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内力,按弹塑性极限状态进行截面设计。
2.结构计算中如采用刚性楼盖假定,相应地在设计中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板。
3.把高层结构看成一根最简单的竖向悬臂构件,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⒎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振型及振型分解概念,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⒏多质点地震作用近似的计算法—底部剪力法;
⒐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⒑结构自振周期的实用计算方法。
⒒结构抗震验算;
考核要求:
⒈熟练掌握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载的计算;
⒉了解地震的成因,掌握地震震级、烈度的基本概念;
⒊了解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地震三要素(频谱、振幅、持时)与震害、设计的关系;
4.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割成小房间。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5.剪力墙结构体系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其局限性在于平面布置不灵活,自重也比较大。目前我国10∼30层的高层住宅大多采用这种结构体系。
第三章场地与地基――考核知识点:
⒈建筑场地的选择,场地类型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及其意义;
⒉液化的概念;影响土的液化的因素;地基抗液化措施;
⒊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考核要求:
⒈了解建筑场地有利与不利地段,熟悉场地类型及划分方法,了解土的卓越周期定义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抗震计算理论基础,掌握抗震设计原理,掌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主要要求是:了解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体系特点及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三种基本结构内力及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结构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截面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非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原则及方法。对筒体结构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知识。
(2008.12.15)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期末复习,重难点介绍(文本)
王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参加网上答疑,也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王圻: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是针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以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等)为基础,进行抗震计算理论和多层、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学习。
第四章结构计算分析
考核知识点:
⒈结构计算一般原则,结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⒉两个基本假定:平面结构假定;楼面刚度无限大假定。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计算方法;
⒊空间结构的计算方法及电算分析原理。
考核要求:
⒈了解结构计算一般原则,结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⒉理解并掌握结构计算的一般计算假定。
⒊理解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计算方法;
8.我国颁布的建筑抗震规范(GBH11-89)提出的抗震设防目标为:三水准两阶段。
9.《抗震规范》就是以地震影响系数作为抗震设计依据的,其数值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确定。
10.风载体型系数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
⒊掌握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
⒋了解缝的处理,地基基础选型等。
复习思考题
1.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造价较低、取材丰富,并可浇注各种复杂断面形状,而且强度高、刚度大、耐火性和延性良好、结构布置灵活方便,可组成多种结构体系等优点。
3.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构件断面小、自重轻、延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⒑了解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⒒熟练掌握结构自振周期的实用计算方法。
复习思考题
1.下列关于荷载对结构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所有建筑都必须考虑风荷载作用的影响。
2.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越来越大,会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成为控制荷载。
3.在地震区,高层建筑则往往是地震作用与竖向荷载的组合起控制作用。
14.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
15.单独的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以弯曲变形为主,位移曲线呈弯曲型;而单独的框架以剪切变形为主,位移曲线呈剪切型。
16.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一般呈弯剪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