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山中访友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山中访友知识点梳理

1.山中访友
一、生字组词。

邀:邀请邀约邀功
俯:俯视俯仰之间俯瞰
瀑:瀑布飞瀑
峭:峭壁峭直陡峭
躯:身躯躯体捐躯躯干
津:津津有味津津乐道天津津贴问津
蕴:蕴藏包蕴蕴含底蕴
侠:侠客侠义侠骨大侠
二、生词。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三、读读写写。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
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四、多音字组词。

扎zha 挣扎扎挣zha扎针扎花扎猛子扎营za一扎线扎腿扎辫子
旋xuan旋转回旋凯旋xuan旋风旋皮
血xue 血压血液血泊xie鸡血血块子
佛fu 仿佛fo 佛像佛教佛经金佛
和he和平和气he和诗唱和huo和面和泥huo和药搅和hu和牌
五、理解课文。

1.作者简介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因为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作者说话,能跟作者交流,它们成了作者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中心思想。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
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第二课《山雨》
一、主要内容:《山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二、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

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雨声的韵律与意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