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腰椎管狭窄症课件

2020腰椎管狭窄症课件

辅助检查:
1、X线片:骨估椎管的容积,测量侧隐窝和椎间孔大小,确定 分型。
3、MRI:可评估椎间盘、神经根、后纵韧带及椎 间孔的情况。
腰椎管椎体比值: A×B/C×D
正常值:1/2-4.5
鉴别诊断
血管源性跛行:症状相似,容易误诊,体格检查 可发现股动脉血管杂音或外周动脉搏动减弱,血 管超声或其他血管检查可以发现异常。
痛等感觉,大多在股外后侧至小腿外后侧,弯腰休息后症 状消失,行走一定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3、马尾神经综合症:当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表 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等 障碍,需要及早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2
体征:初期常无阳性体征;后期感觉可有或无障 碍;足部肌力可有或无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腰后伸试验阳性。
手术方式的选择: 1、狭窄的水平; 2、累及节段的数量; 3、狭窄的位置(中央、外侧或神经根孔) 4、有无相关畸形(退行性腰椎滑脱或退行行脊柱侧凸等) 5、有无腰椎不稳定。 一般来说,稳定的脊柱仅需手术减压;不稳定的需要同时 融合、固定。
病历
男性,46岁 主诉:行走后左侧腰骶 部、左小腿疼痛、麻木 2个月。 查体:腰椎后伸受限。
股神经牵拉试 阳性罕见 验
动脉搏动
存在或对称性减弱
阴性 减弱或消失,多呈非对称性
皮肤
正常表现
毛发丧失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通常有良好的反应。 1、卧床休息(3-5周) 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水杨酸制剂、 皮质激素等) 3、功能锻炼 4、支具应用 5、硬膜外激素注射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且疼痛加重的患者。 2、神经根痛或神经性跛行,同时MRI显示病变与症状分布 相同。
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 (L5/S1) 术后:腰部仅有轻微疼 痛,行走距离增加。
间盘突出、手术后继发、腰椎爆裂骨折。
A、正常椎管、硬膜囊与神经根;B、椎板及后方黄韧带增厚; C、关节突增生;D、椎体后缘增生;E、上关节突增生引起 的侧隐窝狭窄;F、椎体后缘增生引起的侧隐窝狭窄。
临床表现1
好发群体:主要在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 症状:
1、腰背痛 2、间歇性跛行:为神经源性的间歇性跛行,表现 为走路一定距离后,出现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的麻木、疼
腰椎管狭窄症
概念
腰椎管狭窄症:多种原因所致椎管狭窄、 神经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并使相应部位 的脊髓、马尾神经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病变。
解剖
椎管组成:椎体后缘、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后 纵韧带、黄韧带等。
分型
先天性椎管狭窄 退变性椎管狭窄:临床上最为多见 其他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椎
其他腰椎退变性疾病:LDH、腰椎滑脱、腰椎不 稳等。
炎症性病变: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
脊柱骨折等
神经性跛行 血管性跛行 椎间盘退行性变
类型 部位
含混的绞痛、下肢 烧灼感
腰部、臀部、下肢
紧张、绞痛(通 腰部钝痛 常为小腿肚)
小腿肌肉
背部
放射痛 常见,近端至远端
加重 减轻
站立、行走、腰部 后伸
坐、弯腰、下蹲
位于下肢,远端 向近端 行走、骑自行车
站立、停止活动
位于后方及大腿前方
一般活动:弯腰、站立 扭转、举重物 减少活动、卧床休息
缓解时间 缓慢
迅速
缓慢
上坡行走 无痛
疼痛
可有疼痛
腰背痛 常见
不常见
不常见
神经性跛行
神经系统检查 偶有异常,通常不对称 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罕见
血管性跛行
极少异常,如有异常,多呈 对称性 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