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普洱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清臣字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
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
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
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
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
”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
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
”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
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
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
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
为人宽洪,不忮③害。
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
”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 ①濮:指濮王。
②常平:常平仓。
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③忮:忌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B.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C.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D.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
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
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
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金明寨失陷,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
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4分)译文:(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4分)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
初为齐晋安王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寻为轻车晋簿。
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
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袭封永昌县侯,出为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
服阕..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
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
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魏洵骁果有勇力,一军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
放从弟..所仗。
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
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
”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
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
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
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
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
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
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
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
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
”乃以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
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从弟..,我国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
D.胄.,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合称“甲胄”,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
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
B.韦放临危不乱。
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
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
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D.韦放笃实守信。
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4分)(2)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李复圭字.审言,通判澶州。
北使道澶,民主驿率困惫。
豪杜氏十八家,诡言唐相如晦后,每赇吏脱免,复圭按籍役之。
知滑州。
兵匠相忿阋,挥所执铁椎,椎杀争者于厅事,立斩之。
徙知相州。
时,聚夏人降者五指挥,号“厅子马”,子弟相承,百年无它役。
复圭自太宗..移折已斥不如格者,选能骑射士补之。
为度支判官、知泾州。
始时二税之入,三司..重,转运使又覆折之,复圭为奏免,民立生祠。
历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六转运使。
浙民以给衙前役,多破产,复圭悉罢遣归农,令出钱助长名人承募,民便之。
濒海人赖蛤沙地以生,豪家量受税于官而占为己有,复圭奏蠲其税,分以予民。
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
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又欲澡前耻,遣别将破其金汤、白豹、西和市,斩首数千级。
后七日,秉常举国入寇。
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致士卒死伤,边民流离,谪保静军节度副使。
岁余,知光化军。
张商英言:“夏人谋犯塞之日久矣,与破金汤适相值,非复圭生事。
”乃召判吏部流内铨,知曹、蔡、沧州,还为盐铁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复圭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
然轻率躁急,无威重,喜以语侵人,独为王安石所知,故既废即起。
(选自《宋史·李复圭》)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B.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C.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D.夏人筑垒于其境/不犯汉地/复圭贪边功/遣大将李信帅兵三千/授信以陈图/使自荔原堡夜出/袭击败还/复圭斩信自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所取,供长辈呼唤。
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
B.太宗..,皇帝的庙号。
通常情况下,开国皇帝为太祖,第二代帝王为太宗。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
不同朝代有所不同。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复圭公正果断,处事干脆利落。
他在澶州任通判期间,发现杜氏大户谎称名相的后代,通过贿赂官吏的手段来逃避官府差役,李复圭让他们正常服役B.李复圭关爱百姓,能够为民着想。
在泾州任职时,赋税的收入经过三司、转运使的折扣后,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李复圭奏请免除,百姓为他立生祠表谢意。
C.李复圭处事有方,恰当解决问题。
两浙的百姓因为服衙前役,无暇顾及农业生产,所以破产的很多,李复圭全部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出钱代役。
D.李复圭建功心切,遭弹劾而被贬。
他在升直龙图阁、任庆州知州时,两次对夏采取军事行动,结果连遭败绩,损失惨重,受到御史弹劾而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