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_叶微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_叶微

1013《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第 11 期
・妇幼保健・
1 引言
儿童多动症属于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在医学上称为“轻微脑损伤”、
“轻微脑功能失调(MBD)”、
“注意缺陷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主要表现特征为:活动明显增多且大多数儿童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好冲动;部分儿童智力偏低有认知障碍;行为异常有逆反心理。

由于诊断标准及手段的不同导致对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也有很大的差异。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低于10%,且男孩明显高于女孩。

此病会使同龄儿童间造成玩耍与交流的障碍,尤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症状并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甚至没有意识到此病的危害性,直到症状十分明显时却发现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以至病情危害终身。

因此,儿童多动症应广泛引起家长的重视,并早期发现与治疗。

2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到目前为止,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在医学上仍未得出明确结论,经研究发现该病系源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不是某单一病因,因此研究者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作了详细探讨。

2.1 生理原因
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可能性因素有很多种,如遗传、营养不均衡、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小儿铅中毒所造成的大脑发育滞后和脑组织器质性损害等,其中遗传因素、小儿铅中毒及脑组织损伤最常见。

1.遗传因素
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幼时顽劣多动的比率约为36.5%,注意力不集中的约为27.2%,国外研究学者发现大约42%的多动症儿童父母、同胞和亲属中也曾患有多动症,此结论可说明儿童多动症具有家族遗传性。

2.铅中毒
铅流入血液中可侵坏大脑神经组织,阻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影响小儿大脑的正常兴奋和抑制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儿童行为异常和智力发育障碍,会产生儿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临床表现。

3.脑组织损伤
虽然脑组织损伤在儿童多动症中并没有确切的依据,但有学者认为轻微脑功能失调也是儿童多动症的诱因,而且这种失调可能与脑损害有相关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脑损伤的可能性有很多:母亲孕期受到风疹等病毒的感染;脑部严重的撞击;服用过多不利于胎儿脑组织的药物;产钳助产所致的脑损伤;窒息儿、早产儿;幼年时所患的脑炎、脑膜炎、颅脑外伤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脑损伤等,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诱发儿童多动症。

2.2 心理原因
据调查结果显示,65%以上的多动症儿童家教过严,其活动受到父母的横加干涉,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使儿童缺乏安全感,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致引发儿童多动症。

然而,儿童长期的多动行为又会引发家长的粗暴式教育,从而形成负面行为互动。

3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
3.1 药物治疗
对于多动症儿童制定一个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随着治疗多动症药物的发展,在原有治疗多动症药物速释剂(利他林和右苯丙胺速释剂)和缓释剂(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商品名为专注达)的基础上又新研制出了哌甲酯缓释剂Equasym(它有30%的中速释放和70%延长释放的哌甲酯)和一种新的非中枢精神兴奋剂阿托西汀。

缓释剂与速释剂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副作用,尤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在学校服用,可以提高依从性和减少服用缓释剂带来的病耻感。

这些药物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口干、腹痛、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失眠等;过量时可引起震颤、嗜睡、动作不协调、谵妄等。

因此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先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在治疗初期,可以要求患儿及其父母每月复诊1次来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一旦用药剂量和疗效趋于稳定,可每3个月复诊1次。

研究发现不同制剂药物的起效时间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根据症状特点和24h内的症状波动情况选择速释剂或者是缓释剂,并遵循如下选药原则:
(1)建议选择长效制剂;(2)初期使用长效制剂未达到明显疗效时,可换为阿托西汀,但若出现药物滥用或合并抽动症、焦虑症等情况时最好选用阿托西汀;(3)短效中枢精神兴奋剂虽然有显著的效果,但如果存在病耻感或者多次服用会带来不便的话,则最好选择长效制剂;(4)如果短效哌甲酯没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又较多时应考虑尝试右苯丙胺或阿托西汀。

3.2 心理治疗
据临床观察,心理治疗尤其是家庭行为训练和教室行为干预有明显效果,另外从多动症的各种治疗方式研究中发现,在改善患儿注意力方面,单独药物治疗要比单纯强化行为治疗更有效。

然而,对于患儿和家长的某些逆反行为来说,联合治疗更胜于任何一种单一治疗。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的行为治疗一般选在社区和学校实施,患儿由家长陪同参加心理医师的医治。

治疗措施主要是加强对多动症的认识,向家长传授有效使用奖励和制止的技巧,通过改善生理和社会环境来调节患儿的日常生活行为。

如果多动症儿童的病情或行为已经使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时,则患儿可以在学校里接受干预治疗。

最简单的干预措施就是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避免患儿上课时注意力分散,或学校指派固定教师与患儿共同学习每天的功课。

医生、父母和老师三方共同协作以实现期许的目标,由老师进行评分,由父母向医生汇报结果,这种做法有益于判断治疗的效果。

3.3 饮食疗法
应少食含铅、铝、酪氨酸、甲基水杨酸、辛辣(如糕点、油条、西红柿、桔子、胡椒等)的食物,多食含锌、铁(如肝脏、瘦肉、禽血、蛋类、豆类、花生等)丰富的食物。

总之,儿童多动症要广泛引起父母的早期关注,积极与医生配合实施医治。

提高预后,减少多动症给患儿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志强.《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现状》.《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9期[2]邬德利.《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及其诊治》.《科技资讯》.2008年29期[3]程英.《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多动症的关系》.《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5期
[4]何侃.《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4期
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
叶 微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 儿童多动症是影响儿童正常心理发育的一种心理疾病。

本文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分析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干预措施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病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2)11-1013-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