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一、概述过去的动物疫病主要危害动物健康,制约畜牧业生产和产品出口。
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出了行业和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为影响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经过“非典”和禽流感后,动物疫病的危害受到高度关注。
⏹狂犬病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全球每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50多种。
⏹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可感染人和150 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递给人。
⏹据测,100kg 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360 个人的潜在力。
结核杆菌能使人和5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禽类感染。
据WHO 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度居世界第一,中国第二。
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染呈上升趋势。
SARS 2003年来去无踪。
2003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禽8000多万只。
禽流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特别是2003年底以来东南亚禽流感风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且造成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印度的鼠疫,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疯牛病,美国的牛结核,亚洲的非典,全球的艾滋病等均为动物疫源性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二、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动物疫病的特征⏹(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三)传染病的分类⏹(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三、传染病的分类⏹3.1.按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菌病等。
⏹3.2.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3.3.按动物种类分类⏹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3.4.按病程长短分类⏹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四种。
⏹3.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根据动物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的严重程度、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和国家扑灭措施的需要,我国政府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一类动物传染病:⏹二类动物传染病:⏹三类动物传染病: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到开始出现临诊症状,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一般来说,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且差异范围较小;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长且变动范围较大。
潜伏期短的传染病通常来势凶猛、传播迅速,疾病经过常较严重;反之,潜伏期延长时,病程亦常较轻缓。
⏹2.前驱期⏹从最初的临床症状出现到主要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这个阶段,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
这个时期仅可察觉出一般症状。
数小时至1~2天。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出现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的阶段,这个阶段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相继出现。
⏹4.转归期(恢复期)⏹是传染病的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表现为痊愈(康复或免疫)或死亡两种情况。
传染源①经污染饲料、饮水、物体方式②经呼吸道(空气、尘埃)③经土壤传播④经生物媒介⑤经人类传播◆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⑴遗传因素;⑵动物群体的外界因素;⑶动物特异性免疫状态。
(4)饲养管理水平㈣疫源地1.疫源地——是指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行严格的疫病监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3~5公里半径内,至少21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的该区域。
五、平时的预防措施⏹(一)选好场址,合理布局。
⏹畜禽养殖场应选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便利、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远离城镇、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
⏹特别是远离屠宰场、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场所,生产区按照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划分开,并进行合理布局。
(二)实行科学饲养管理⏹1.合理配制日粮⏹根据畜禽的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用途和不同生长期的营养要求,科学搭配饲料。
注意:⏹始终如一保证饲料的质量;⏹饲料保存⏹不要突然改变饲料⏹2.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这种饲养管理制度便于生产管理、实行统一的饲养标准、技术方案和防疫措施。
⏹3.注意畜禽舍饲养环境⏹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合适。
温度过低雏鸡会诱发许多疾病,光照不足可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密度过大,长期光照过强或无规律,可使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并诱发啄癖等。
⏹4.避免或减轻应激⏹应激常常使动物的抗病力降低。
生产中应通过周密的设计和细心的管理来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动物的应激,例如尽量减少对家禽的捕捉和搬迁,在禽舍内尽量轻手轻脚。
在炎热季节应保证清凉充足的饮水供应,在原来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碳酸氢钠、蛋氨酸、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
(三)加强检疫⏹引种检疫非疫区、隔离⏹场内自检(四)搞好卫生消毒工作⏹1.定期消毒⏹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土壤、水、饲养用具、运输工具、仓库、人体防护装备、病畜产品等。
⏹2.定期杀虫和灭鼠⏹许多活体动物是畜禽疫病的传染源、媒介物或中间宿主。
⏹3.及时清理粪便⏹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卵囊等病原.⏹(五)适时免疫接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在散养动物主要采取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和日常补防相结合的办法。
⏹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动物种类、品种、用途、年龄、性别、母源抗体等。
⏹2.正确选择疫苗、免疫接种途经、方法六、发生传染病的扑灭措施⏹(一)上报疫情⏹1、一般传染病⏹向兽医技术部门报告、求诊⏹2.法定传染病⏹向畜牧兽医政府机关报告⏹上报后未确诊前应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如隔离、消毒、暂时封锁等。
(二)诊断⏹1.现场诊断(临时综合诊断)⏹包括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
⏹2.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料⏹涂片镜检⏹血清学试验验(三)隔离⏹1.患病动物。
这是危险性最大的传染源,应选择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
⏹2.可疑感染动物。
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患病动物及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动物为可疑感染动物。
这类动物有可能处在疫病的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应在消毒后另选地方将其隔离观察,出现症状的则按病畜禽处理。
⏹3.假定健康动物。
除上述两类外,疫区内其它易感动物均属于此类。
应与上述两类严格隔离饲养,加强消毒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四)紧急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是对疫区及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1.接种免疫血清、高免卵黄抗体⏹2.接种疫苗⏹急性病:发生新城疫、禽霍乱、猪瘟等时,通常使用该种疫苗尽快进行再一次接种,剂量为平常用量的两倍。
⏹慢性病:则最好先用药物控制,待无死亡后再接种,否则有时会引起更大的死亡。
抓好防疫⏹根据当地实际和猪群健康状况,制定本场免疫程序.⏹重点加强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接种(特别是PRRS、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有条件者可进行抗体检测,根据结果调整免疫程序.(五)治疗⏹实施治疗原则(前提)⏹1. 在严密或隔离的条件下治疗(大家畜),务必使治疗的病畜不致成为散播病原的传染源。
⏹2. 一般传染病、或能够治愈且成本不高的传染病,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嗜血杆菌、支原体等进行治疗。
⏹3.对某些烈性或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则一般不予治疗,而坚决予以淘汰,如炭疽、狂犬病;能治疗但需时间长、成本高者也予以淘汰,如结核、布病;对于新发现的病应予以扑杀淘汰,以防蔓延。
⏹4. 对于垂直传播的传染病如支原体病、禽沙门氏菌病、衣原体病、布病等,种用动物感染后一般也以淘汰为主,不作治疗。
治疗措施⏹1.针对病原体的疗法(病因疗法)⏹(1)特异性疗法⏹(2)抗生素疗法⏹(3)化学疗法磺胺、呋喃、抗菌增效剂、喹诺酮类等。
⏹(4)中药疗法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5)抗病毒:盐酸金刚烷胺、病毒灵、病毒唑、黄芪多糖、灵芝、干扰素。
⏹2.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固本疗法)⏹(1)加强护理⏹(2)对症疗法为了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的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的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
如使用退热、止痛、止血、镇静、兴奋、强心、利尿、轻泻、止泻、防止酸中毒和碱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以及某些急救手术和局部治疗等。
⏹(3) 增强抗体抵抗力:补充营养、使用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素、白介素、植物免疫活性物质等)。
(六)紧急消毒和终末消毒⏹1、紧急消毒发生传染病后的临时性消毒,针对性比较强,应严格执行,在封锁区内应严格、细致、不留死角,增加次数,缩短间隔。
每天最少1次。
⏹2、终末消毒流行过后及解除封锁前的最终彻底消毒。
方法同前。
(七)尸体处理⏹1.掩埋掩埋时坑底铺以2~5cm厚的石灰,将尸体放入(坑沿到尸体表面不得低于1.5~5m),并将污染的土层等一起放入坑内,然后再铺以2~5cm厚的石灰,填土夯实,上面作0.5m 高的坟丘。
⏹2.焚烧这是销毁尸体最彻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