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 优质课件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 优质课件
二、“社会人”的假设与孟子的性善论
• 由于用金钱去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以人去消极适应物的泰罗 制屡屡受挫,人们就不能不再次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 着工人积极性的发挥和工效的提高?
• 1920 年,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的人事经理威廉斯撰写了《工 人们在想什么》一书,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人们根 据感情办事,考虑工作的性质胜过金钱。因此,如果不考虑 员工的心理因素,管理工作就会走向歧途。
1960年,麦格雷弋在《企业中的人的方面》提出了Y理论。Y 理论与X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内容如下:
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具体视环境而定。 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表现管理和自我表现控制来完成应该完成的 目标
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 来
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 不是人的本性
• 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 “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 情心。
•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 “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 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 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 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 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
美国麻省理工的麦格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 括为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没有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人领导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达到组织目标须靠外力管制 缺乏理智、不能自制,易受他人影响 目标是满足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
“社会人”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4点:
交往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 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本身失去了许多内在的含
义,也使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应从工作的社会意义 上寻求安慰 工人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 管理措施和奖励具有更大的影响 应满足工人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人的效率随 着管理人员满足他们社会需要程度的增加而提高
三、“成就人”假设, Y理论与梁启 超的尽性主义
成就人(Self-actualizing man)又称自我实现人。“成就人”假 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麦格雷弋、阿吉利斯和赫兹伯格 等。
“成就人”的理论认为,社会人的观点虽然比经济人的观点提 高了人的需要境界,但也只涉及第三和第四个层次,而忽视了 工人们常常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即成就的需要-对工作的胜 任感、对工作成就的承认和赞赏。赫兹伯格认为,这恰恰是存 在于工作本作本身的“动力因素”,而前四个层次则是“保健 因素”。
基于“社会人”假设管理实践的要 点
• 管理者更加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
• 更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归属感和整 体感;
• 重视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团体的奖惩制;
• 管理者的职能更加强调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 联络员作用;
• 让员工参与管理
孟子的性善论: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 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 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 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 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 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在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企业家作为“经济人”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 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工资;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罗、吉尔布雷斯、闵斯脱博格等。
人群关系理论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建立了他的“ 人群关系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四个: • 1、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 2、满足工人社会需要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4、组织应当发展新的领导方式,以社会和人 群的能力为基础。
梅约的“人群关系理论”的缺陷主要表现 为:过分强调了人的感情因素。
基于“经济人”假设管理实践的要点:(典型:泰勒制) 1、以“任务管理”为重点 2、“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3、少数人参与管理
• 性恶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 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 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 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 骨体肤理好愉逸,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管理心理学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 • 第二节 对西方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借鉴与思考 • 案例讨论 • 本章小结 • 思考与练习 •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
一、经济人,X理论假设与荀子的性恶论
“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 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 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根据霍桑试验,梅奥 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 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群关系理论。美国 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管 理心理学的先驱。
• 从1927年至1932年,梅约从一系列实验中(霍桑实验)得出 的结论正式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从而成为了“社会人 ”理论的奠基者。
霍桑实验
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 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 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霍桑试验分为三个阶段 ① 实验室研究(1924-1927) ② 谈话研究(1928-1931) ③ 观察研究(1931-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