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中国法制史论文










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
班级:1132法律事务
姓名:***
学号:************
摘要:第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刑起于兵
(二)法源于礼
第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引礼入法,法礼结合
2.家庭本文,伦理法制
3.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
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5.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关键词:定罪量刑、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典体例
【正文】: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刑起于兵(二)法源于礼
(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

另一方面,“兵狱同制”。

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黄帝“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型用刀锯,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折”(《国语·鲁语》)苗民“五刑”:蚩尤时代,“苗民弗用灵,惟作无虐之刑曰法。

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

《尚书·吕刑》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尚书·吕刑》)
皋陶象刑:所谓象刑,一种观点认为;象是象征之义,象刑是让人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示耻辱与惩戒。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象是画像之义,象刑就是绘制受刑人身着不同衣巾服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饰的画像,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二)法源于礼
1.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
时礼成为确是等级的标志。

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
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
会关系的规范。

2.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中
国古代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称。

3.礼是中国古代法的重要渊源,中国古代法的最初表现
形式主要以礼表现出来。

二、中国法律的特点
1.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礼法结合的具体表现是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以礼移民于隐微,以法彰善恶于明显;以礼夸张恤民的仁政,以法渲染治世的公平,以礼入法使道德法律化。

法由正恶而兼劝善,以法附礼使法律道德化,出礼而入于刑。

礼与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国家机器的运转,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和特有的中华法制文明。

2、家庭本文,伦理法制。

3、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

4、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5、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法典体例上的“诸法不分,民刑不分”。

并不等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所谓法律体系是指本国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整体,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不同对象的若干部门法,它们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法律体系是社会发展的主观结果,不是任何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至于一部法典的体例,则为立法原则与立法技术的具体应用。

因此,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否则便会产生于中国法制历史真实过程相悖的认识。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

同时,我们在张老师课上学到许多课上、课外学不到的知识,真实受益匪浅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