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大学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福莱特: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郝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的特征:①一般性②历史性③实用性。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

眀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人际角色分为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分为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分为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要具备的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时代潮流的四大发展趋势: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管理学三中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伦理道德表现为:“伦—理—道—德—得”马克斯·韦伯发现现代资本主义成功的最大秘密在于其独特的伦理——新教伦理。

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理论:马克斯·韦伯:理想类型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丹尼尔·贝尔:文化矛盾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伦理学原理》。

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人:竞争力论,《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

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认为华人企业容易走入困境在于家族伦理传统,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反应:指一家企业以对自己和社会彼此有利的方式,把公司经营活动及政策方针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的能力。

社会义务:是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

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低程度,完全是法律概念。

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

决策的依据:适量的信息。

古典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

行为决策理论(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西蒙《管理行为》,首先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回溯决策理论:彼得·索尔伯格。

计划的概念: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组织设计的涵义: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管理幅度的含义: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领导(指挥)下属的人数。

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型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组织结构: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

技术的定义:是指把原材料等资源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机械力和智力转换过程。

伍德沃德:对工业生产技术与组织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有影响的研究,称南艾塞克斯郡研究。

佩罗的研究:把技术分为四种类型即常规型、工艺型、工程型、非常规型技术。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机械式组织也称刚性组织,它强调的是组织内部必须具有高度分明的层级结构、职位、职权、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等。

有机式组织也称柔性组织:是指那些没有过多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种种管制,对职务规定灵活性和可调整型较强的组织。

集权:把职权集中在组织的领导层,下级部门只能根据上级决定或指令办事,一切行动能够听指挥。

分权:把职权系统分散在整个组织中,下级部门能利用这些权力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

分权的途径:制度分权、工作授权。

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工作小组的工作行为和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机制。

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直线关系含义: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便是所谓的直线关系。

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明确职权关系,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本变革。

组织变革的内容:对人员的变革 ,对结构的变革,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再冻结阶段。

组织变革的目标: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哈默和钱皮在《公司再造》中把3C,顾客、竞争、变革看成是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

其中变革最为重要。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结构:潜层次的精神、表层的制度系统、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发展性。

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示;范坚持宣传,不断实践;提炼定格,条理、完善格式;化巩固落实;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

压力:是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

领导者的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

领导方式: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

按创新方式又分为魅力型和变革型领导;按思维方式分为事务型和战略型领导。

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和穆顿:9.1任务型、1.9乡村俱乐部型、5.5中庸之道型、1.1贫乏型、9.9团队型五种典型领导方式)、权变理论(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P415)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X期望值。

激励理论及代表人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卫·麦克兰的后天需要论,V·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社会比较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

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合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沟通:在组织中,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沟通的类别: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按照方法划分,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

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途径以外的、不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所谓沟通网络,是指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

其中最基本的是轮型和风车型,最集权的是轮型和Y型,最分权的是星型。

有效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接受的有选择性沟通技巧的差异)、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

冲突是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

存在差异的类型: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冲突的管理:谨慎地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妥善的选择处理方法(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信息的管理学定义:信息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等。

信息的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内容的可干扰性,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精确、清楚、有序、媒介)及时(时间敏感性、例外报告、当前、频率)完全(范围广泛、简洁、详细、相关)。

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根据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实际工作结果与预订标准相比较,以确定组织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控制的必要性: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根据确定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为四类:程序控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根据实际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将控制分为三类: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

控制的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预算:就是用数字、特别是用财务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

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预算的内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其他控制方法见P519。

简答题:一.合乎道德的管理的七个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成责任,而并只为手段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视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二.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3.设定可行的工作目标4.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5、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6、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办好企业,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自觉保护环境。

四.头脑风暴法实施四项原则: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结合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