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一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自7月5日出梅后,杭城就进入烧烤模式,2018年杭城高温天数和最高气温均较历史同期偏高。

为避免茶叶被烤焦,茶农给茶园安装了黑色遮阳篷(如下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1.出梅后,使杭城进入烧烤模式的天气系统是A.江淮准静止锋B.副热带高压C.亚洲高压D.热带气旋2.给茶园安装黑色遮阳篷的目的是A.黑色遮阳篷可以散射大部分太阳辐射,降低篷内温度B.黑色遮阳篷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降低篷内温度C.黑色遮阳篷减少到达篷内的太阳辐射,降低篷内温度D.黑色遮阳篷可以有效减弱大气逆辐射,降低篷内温度【答案】1.B2.C【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结合材料分析,出梅后主要是指随着雨带的北移,该区域梅雨季节结束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8月份副热带高亚进一步北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天气,B正确;而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带来的是梅雨,此时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A错误;我国冬季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C错误;热带气旋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夏秋季节的台风,D错误,故选B。

2.夏季气温高,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进而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篷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对,AB错误。

黑色尼龙网在大棚外,不会减弱大气逆辐射,D错,故选C。

2.人口规模超百万的城市称为大城市,大城市率是指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读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大城市率变化曲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国土面积B.城市化水平C.人口密度D.大城市数量2.图中曲线代表中国的是A.a B.b C.C D.d3.曲线b在199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反映该国A.逆城市化现象突出B.城市发展趋向合理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化问题更突出【答案】1.B2.D3.B【解析】【分析】1.大城市率是指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

大城市率和城市化水平关系密切,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水平,B正确。

2.影响四国大城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现在发展缓慢,中国城市化起步晚、现在发展快、水平低,图中曲线代表中国的是d,D正确。

3.曲线b在199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大城市率下降,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应该是出现逆城市化,但是下降不明显,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逆城市化反映了为缓解城市化问题,建设新城、卫星城,分散大城市职能,反映该国城市发展趋向合理,B正确,A错误。

城市等级不变,城市服务范围没变,C错误。

城市化问题逐步得到缓解,D错误。

故选B。

3.2016年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此地适合建设的有利条件是()①喀斯特地貌有巨大天坑②海拔很低③降水丰富④人烟稀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在贵州边远山区建成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射电望远镜选址的主要因素。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详解】由题,射电望远镜“FAST”主要是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题意的重点是贵州地处边远山区,人烟稀少,喀斯特地貌有巨大天坑,建设成本较低,①④正确;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②错误;降水多不利于天文观测,③错误。

故选:C【点睛】优良站址的选择是射电望远镜完成既定科学目标并实现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影响射电望远镜选址的主要因素包括电磁环境、水文、气象、地质条件、隔离性与可及性等。

对于射电天文观测而言,来自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往往极其微弱,对望远镜系统及设备的灵敏度要求极高。

4.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

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

完成问题。

在该城市规划中,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A.服务种类B.服务范围C.服务人口D.服务等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城市各组团职能相对简单,因此在该城市规划中,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服务种类,选项A正确。

各组团的服务范围都是整个城市或城市所在的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因此城市规划并没有限制城市各组团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和服务等级,排除B、C、D。

5.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P处地质构造地貌是背斜谷地B.图示范围内岩石均是沉积岩C.鄱阳湖是由向斜盆地集水而成D.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2.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答案】1.D2.A【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P处位于断裂带,岩块上升,在断层破裂带的基础上被外力侵蚀形成的低地,其地质构造地貌不是背斜谷地,A错误;图示范围内有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这此岩石不是沉积岩,因此B错误;图中显示,鄱阳湖所在的岩块断裂下降,形成低地,然后集水成湖,从岩层形态来看,当地没有向斜构造,C错误;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整体的受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区域整体上向东南移动,因此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正确。

故选D。

2.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古迹遗址位于湖水之上,不为人知,因此受到人们破坏的可能性小,图中显示,该古迹遗址是随着地壳运动,岩块断裂下沉所致,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鄱阳湖及附近地区,断层众多,地质不稳定,该古迹遗址位于湖底,说明当地环境变迁较大,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该古迹遗址位于沉积岩块的断层线附近,岩性不可能很坚硬,因此岩性坚硬和外力侵蚀弱不是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

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1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

但低水位(12米)时仅10平方公里。

6.2018年年底,上海的李教授准备去美国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下图为他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上海机场起飞前李教授微信告知纽约的朋友大约小时后接机。

A.21B.14C.15D.162.李教授返回上海时A.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B.地球上旧的一天的范围不断扩大C.上海和组约同属于新的一天D.上海和组约同属于旧的一天3.李教授参加活动期间A.地球上极夜的范围不断扩大B.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至少会有一天伦敦和非洲某地(0°,37.5°E)同时日出D.纽约比上海日出的方位角偏南【答案】1.D2.C3.D【解析】【分析】本题以机票信息图为背景,涉及地方时、区时计算、日期变更、日界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出的方位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1.根据图中信息,纽约在西5区,上海在东8区,时区差是13,时间差是13小时,飞机12月17日11:30从上海起飞时,纽约时间用上海的时间减去13小时是12月16日22:30,飞行时间是用落地时间(12月17日14:25)减去12月16日22:30等于15小时55分,所以接机时间是16个小时后,故D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2.李教授返回上海时是1月6日19:15,北京时间20点时,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全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最大,所以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不断增大,旧的一天的范围不断缩小故A、B错,北京时间是120°E 的地方时,是19:15,推算出0时经线大约是169°W,新的一天的范围自169°W向东到180°,所以上海、纽约都在新的一天范围内,故C正确,D错。

3.李教授参加活动期间从12月17日到12月22日再到1月6日,12月22日极夜范围最大,所以这个时段内地球上极夜的范围扩大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故A错,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到最小值后再增加,故B错,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伦敦和非洲某地(0°,37.5°E)同时日出只有在春分秋分两天出现,故C错,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纽约纬度比上海高,纽约比上海日出的方位角偏南,故D正确。

7.闵敏同学的家乡地势低平,降雨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旱情。

由此可以判断她的家乡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结合材料该地区地势低平,说明为平原地形;降雨主要集中在7、8 月份,说明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华北或者东北地区;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特别容易出现旱情,说明位于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春旱较轻,据此判断本题选B。

8.“反向春运”是发生在春节期间,与传统春运客流方向相反的以家庭团聚为目的人口流动现象。

“反向春运”从2016年起就已出现,2019年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是2019年“反向春运”热门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反向春运”客流中,主体为A.儿童和老年人B.农民工C.青壮年男性D.青年女性2.与“反向春运”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交通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环境因素3.“反向春运”对热门地城市带来的影响有①减轻春运期间交通压力②带来紧缺劳动力资源③带动春节旅游和消费市场④加大城市环境压力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1.A2.D3.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人口流动。

1.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与传统春运客流方向相反,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进城务工以青壮年为主,春节期间儿童和老年人进城团聚,故“反向春运”客流中,主体为儿童和老年人,A正确。

选A。

2.“反向春运”是客流流向城市,与交通因素有关,A错误;青壮年进城务工的原因是经济因素,故儿童和老年人的“反向春运”与经济因素有关,B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反向春运”的主要原因,故与文化因素有关,C错误;“反向春运”与环境因素无关,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