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砼墩柱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暂行标准砼墩柱钢模板的加工制作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砼墩柱的内在质量和观感质量。
因此,控制好砼墩柱钢模板的加工制作质量和施工质量,是提高砼墩柱质量总体水平的关键环节。
为了保证砼墩柱的质量达到验标标准和清水砼的质量要求,确保落实长吉城际铁路的创优规划,实现创精品工程目标,特制定本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暂行标准。
1. 砼墩柱钢模板拼装施工1.1砼墩柱钢模板的施工组织砼墩柱钢模板的拼装和拆除,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且技术要求高、质量标准严,对保证砼墩柱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乃至整个桥梁的质量总体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施工组织安排如下:1.1.1选派素质较好,有一定桥梁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砼墩柱钢模板安装及砼浇筑振捣施工。
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要求、技术要求、施工进度和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1.1.2各工区要选派有施工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工程师,专门负责墩柱砼模板的施工与管理,严格按精品工程的要求组织施工,抓好施工现场的全面指导和监督。
1.1.3按照砼墩柱钢模板施工的工艺要求,实行质量责任到人。
采用一条龙分段流水作业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过程每道工序受控,按照过程控制标准化组织施工。
1.1.4墩柱施工前要先作实验柱,以检验砼墩柱钢模板的拼装质量、砼配比和坍落度的适宜程度。
在试验柱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展开大面积施工。
1.1.5各工区施工的第一个墩柱的钢模板拼装、砼浇筑、拆模及砼墩柱装修,必须经指挥部验收确认后再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个墩柱施工。
1.2 砼墩柱钢模板的试拼装砼墩柱钢模板的钢度和强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拼装,以便对模板的拼缝、两块相邻模板的高低差、模板组装后整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平顺度以及曲率角度等技术要求,进行全面的检验,对模板的总体质量水平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是合格、优良还是不合格。
试拼装施工要点如下:1.2.1选择一处合适的场地进行平整压实硬化(如果有合适硬化的场地也可以利用),并按模板设计图在硬化过的地面上放样,经复核确认无误后,按照已放过的样板进行首节模板拼装,拼装完毕后,应对照图纸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校正,确认模板的拼缝、高低差、平整度和垂直度等的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规定标准,然后再进行第二节模板拼装。
1.2.2拼装第二节钢模板时,必须保证与首节模板的拼缝严密不错台、不漏水。
如果发现与首节模板螺栓孔对不上,模板拼缝高低差超标准等质量问题,可以用角磨机、千斤顶、手动葫芦、气电焊、定位钢销、手锤等工具进行认真的修整,待第二节钢模板拼装完,经检验合格后,再拼装第三节模板,然后依次类推直至全部完成安装。
全部安装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再对模板的拼装顺序进行编号,以便为投入正式施工提供方便,保证模板达到试拼时的施工质量标准。
1.2.3试拼装钢模板的过程中,对模板局部存在对孔困难,拼缝间隙和高低差超标等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圆锥形撬杠、专用钢销钉、千斤顶顶撑、角磨机打磨等方法进行对孔,校正钢模的拼缝和高低差,严禁使用大锤猛砸狠敲,以免钢模板被砸变形或形成坑洼,影响砼墩柱的观感质量。
1.2.4试拼完成后,对模板表面进行检验,相邻模板错台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并确保模板接缝不漏浆、表面无划痕或出现局部凹凸等缺陷,预留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1.3钢模的打磨清扫擦洗与保洁1.3.1钢模板试拼合格后,应按要求对模板的表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打磨清扫和擦洗,采用角磨机、砂轮片、电动钢丝刷等工具和材料对模板表面残留的电焊疙瘩、毛刺、油漆等污染物进行认真的打磨清扫,同时对模板局部不平整的部位进行整修,以保证模板的表面平整光滑。
1.3.2模板经打磨、验收合格后,应用柴机油和汽油进行擦洗,将钢模板加工时用以防锈的废机油和油漆等污染物擦洗干净,擦洗的洁净度用白棉纱擦拭无污染痕迹为准,以保证砼墩柱表面的色泽清爽自然。
模板擦洗干净后,应立即涂刷洁净无色的机油,并覆盖彩条布等遮盖材料加以保洁,防止雨淋生锈和灰尘污染,以备施工拼装。
1.3.3钢模板在支过程中要注意保洁,若有尘土、草屑污染等及时清理、刷油。
支立过程中若经雨淋,要对模板表面进行二次处理刷油或刷隔离剂。
1.4钢模板的施工要点1.4.1钢模板在墩位上施工之前,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以便让全体施工人员了解砼墩柱钢模板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流程等相关标准,并复查墩柱的基准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模板施工。
1.4.2钢模板拼装,应根据墩柱模板的重量、高度和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能够满足起重量迴转半径和高度的汽车吊,一般墩柱高度在15M一下的采用起重量为16-25吨的汽车吊为宜,超过15M的采用25-30吨的汽车吊为宜。
1.4.3首节墩柱钢模组装完毕就位后,应认真进行技术复核,确保位置准确,底部与承台砼接触部位应垫以2CM厚8CM宽的闭孔海绵条进行密封,以防浇筑墩身砼时漏浆烂根;考虑到模板周转次数,一般不宜采用砂浆封闭。
边沿应与模板表面齐平,1.4.4钢模板的拼缝一律采用2CM宽的双面胶带进行填缝挤压密封,胶带边沿应与模板表面齐平,不允许高出钢模板板面,高出部分应用壁纸刀等工具铲平,以防胶带被夹入砼中影响观感质量。
1.4.5钢模板的顶部四个角的适当部位栓以缆风绳加以稳固定位,缆风绳可采用¢16MM的钢筋绳和2吨的手动葫芦配合紧固,缆风绳与墩柱模板的夹角不得小于60度。
钢模板高度在15M 以上的,应考虑设双层缆风绳。
墩柱模板高度在15M以下的,地锚的拉力不小于5吨。
墩柱模板高度在15以上,地锚的拉应力不小于8吨。
第一层缆风绳设置高度为15M左右,第二层缆风绳应设在模板的顶部。
钢模板与脚手架要完全分离,并且避免浇注砼直接冲击模板。
1.4.6砼墩柱钢模板拼装后,应立即对模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异型板平顺度、连接螺栓、对拉螺栓的紧固力度以及模板的几何尺寸等技术要求,进行系统的检测,若发现问题立即整修,同时对钢筋保护层的砼垫块的位置和数量,也要进行认真的核对,确认钢模板的拼装质量达标后,再用经纬仪监测,通过调整四个角的缆风绳的拉应力,把模板的垂直度锁定,同时对模板的十字轴线和顶帽高进行校验,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1.4.7墩柱钢模板拼装完毕后,若固放48小时后不能浇注砼,应考虑拆除再重新拼装以防生锈影响砼外观质量。
1.4.8钢模板的拆除,应在浇注砼后的砼强度达到2.5MPC 以上,能够保证墩柱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为原则,砼内外温差不大于15℃方可拆除。
一般情况气温在20℃以下时,不小于24小时;气温在25℃以上时,不小于12小时。
拆除模板的顺序,一般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拆除时要注意成品保护,不许在砼面上插入撬杠直接硬撬,要采用倒链对单块模板进行多布点牵拉,以防模板撞击脚手架或成品砼表面。
同时要注意吊装模板时防止划伤墩柱砼表面,以免留下痕迹影响观感质量。
1.5砼墩柱钢模板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5.1钢模板的结构尺寸必须与设计要求和加工制作方案相符合。
1.5.2钢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符合模板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满足施工多次使用不变型的要求。
1.5.3钢模板的平整度,用2M靠尺检测不大于2MM,不允许局部有凸凹不平的现象。
1.5.4钢模板的垂直度,用2M的靠尺检测不大于3MM,轴线位移不大于3MM。
1.5.5钢模板拼缝的钢板边缘,必须是经过机床加工的,不允许有剪板机剪切和气割的痕迹,以及碰撞损坏等现象。
1.5.6钢模板的曲线面应平顺流畅,不允许有硬弯死弯。
1.5.7钢模板的板面氧化膜应保持完好,不允许有锈斑和被硬砸敲打变型损坏的现象。
1.5.8钢模板的接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拼缝不得大于0.5MM,相接两块板的高低差不得大于0.1MM,或者以手指触摸无错位感为准。
接缝和拼缝宽度用千分塞尺进行检测。
1.5.9钢模板拼装拆卸应方便省时省工省力,拆卸时不得损伤墩柱砼的表面和棱角。
2墩柱砼浇筑施工2.1砼浇筑施工准备2.1.1施工前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和操作手充分了解砼浇筑施工工艺标准、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规定,以便有序的组织施工。
2.1.2墩柱的钢模板钢筋绑扎,以及钢筋保护层砼垫块的位置和数量等,应经设计和监理人员验收确认合格。
2.1.3有实验室提供的经监理批准的砼施工配合比。
2.1.4砼拌合站经检查设备状态完好,并对计量器具进行核对。
2.1.5根据砼运距的远近,配备了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的砼搅拌运输车辆。
2.1.6前台浇筑砼的汽车泵或吊车,(采用斗送法浇注砼)已到位。
2.1.7测试砼坍落度、含气量和入模温度的仪器、器具和试模,以及试验人员全部到位。
2.1.8浇筑砼的串筒或者导管,按要求安装到位。
2.1.9振捣棒准备的数量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接电试验良好。
2.1.10钢模板上口四周应搭安全牢固的操作平台,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2.1.11派专人细致检查钢模板、脚手架、预埋件、预留孔洞、钢筋保护层的垫块位置数量等(垫块数量以每平方米不小于4个为准),以提高和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预留尺寸质量以及支架钢模板等紧固程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2.1.12前后台的联系调度有专人负责,以保证供应砼的数量及连续性。
2.1.13前后台的施工人员全部到位。
2.2砼浇筑施工2.2.1墩柱砼浇筑采用汽车泵泵送和串筒浇筑施工,串筒筒口距离同浇筑面不大于1M,并采用人工向四周翻灰,避免泵管和粗骨料滚在模板表面,影响观感质量。
2.2.2浇注砼应分层施工、浇筑摊铺厚度;当采用料斗送法浇筑砼时,其摊铺厚度不大于40CM;当采用泵送法施工时,其摊铺厚度不大于60CM。
2.2.3墩柱砼浇筑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方式,分层连续一次浇筑成型,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留有施工缝,若因意外原因和墩柱模板高度大于25CM非留施工缝时,施工缝处理应埋入适量规格的钢筋,其埋入深度和外露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0倍,砼表面应按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2.2.4浇注砼的过程中应随时对砼进行振捣,使其均匀密室。
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如采用斗送法浇注砼,应砼坍落较小应加密振捣点。
2.2.5砼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以防过振,造成砼离析在砼表面起沙,影响观感质量;同时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拼缝的密封情况,防止漏浆和意外。
2.2.6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应采用快插慢提的方法振捣,其振点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业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一层砼深度应在5CM以上,与钢模板间距保持在5~10CM。
2.2.7每一个振点的延续时间应小于30S,以砼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漏振。
2.2.8当平均气温将至5℃以下或气温降到-3℃以下时,浇筑砼应按冬季施工措施组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