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德的文艺观
班级:08汉本(2)班
姓名:李召静
学号:200840101224 歌德是德国古典时期文艺理论界伟大的诗人、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
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遗产极其丰富,其文艺观主要包括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等。
下面,从三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自古希腊以来,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有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强调文艺作品是自然的模仿,二是强调文艺作品是天才、灵感的产物。
这两种见解,显然都是片面的。
歌德较早正确地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文艺既是对自然的模仿,又是超越自然的伟大人格的主题创造。
歌德首先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创作模仿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脱离了自然真实的基础,文艺作品将是虚伪的,矫揉造作的。
同时,反对单纯模仿自然,认为艺术要通过对自然正确而深入的研究,把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形体结合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模仿,这样才能企及艺术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艺术家在个别西界上都要忠实于自然,同时又指出,在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里,艺术家可以挥洒自如,可以想象虚构。
此外,歌德强调,艺术家要想成为自然的主宰,必须要有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伟大人格。
总之,在歌德看来,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即既是自然的努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
二、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歌德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进一步总结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这就是,要从现实出发,通过描写个别表现一般。
歌德从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阐述。
首先要抓住个别,即创作要从个别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
歌德认为,只有这样从个别入手,才符合正常的创作规律,相反,如果从观念出发,只能导致创作中浪漫主义的“病态”。
歌德以自己的《塔索》、《浮士德》等作品为例,说明他本人在创作中力避的正是这类弊端。
歌德首先抓住了个别,艺术创作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个别中往往就已蕴涵着一般。
其次,要在个别中显现一般。
歌德当然清楚,并不是随意抓取
个别,就能写出成功之作,因此他又强调,个别应是亲身体验过的,是由自己独特的文化眼光捕捉到得。
这就要求一位艺术家,不仅要有描写个别的才能,还要有把握事物深层意蕴的足够智慧与高尚的思想感情。
此外,歌德还十分重视用合成的方式,使个别更富有普遍性。
三、文学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歌德生活的时代,意德志民族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为了民族的统一,建立民族文学,也就成了德国诗人、作家们异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歌德对此也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歌德认为,民族文学的建立,离不开一定民族的生活土壤与文化传统。
一位作家,只有抓住了自己同胞思想中的伟大之处,情感中的深刻之处,只有被其民族的精神完全渗透了,只有在汲取一切伟大的前辈与同辈人有益东西的基础上,且一心一意地埋头于文学事业,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民族作家。
在论及民族文学时,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歌德同时以广阔的文化眼光指出,真正的民族文学,并非仅仅属于某一民族所有,而应具有普遍性的世界意义。
晚年的歌德,曾真诚地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歌德这种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世界文学管,渴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文化观,对正在走向“地球村”时代的当今人类而言,其气势意义无疑仍是巨大的。
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艺思想,在整个西方文艺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与艺术修养,对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或是开创性的探索。
歌德与康德、黑格尔等人不同,他的文艺观主要不是来自于哲学思辨,而是结合艺术实践提出的。
他的这些思想见解,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