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行政公文

第二章行政公文


第一节 命令(令) 意见
一、
权限:行政机关的规定文种。 性质:最高规格的领导性、指导性文
命令 (令)
件。
1、公布令:发布行政法规、规章。
适用范围: 2、行政令: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
措施。戒严令、动员令等。
3、嘉奖令:是用命令形式嘉奖省级
以上有关人员的公文。,是最高奖励。省
以下用表彰性的“通报”。
1、公布令的写法: 标题(发令机关或发令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 正文(公布对象+公布依据+公布决定) 落款(发令机关名称或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发令时间)
决议
1、决议的概念和特点
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 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特点:
(1)权威性。决议是经过党的会议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并由党的领导机
关发布的,是党的领导机关意志的反映。决议的内容事关重要决策事项,一 经公布,全党、全国上下都必须坚决执行。
(2)指导性。决议表述的观点和对事项的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 2、决议的分类
适用 范围
形成 程序 内容
(一)决定
党政机关
(二)决议
党的机关
领导、指导性文件
领导、指导性文件
党的机关:1、对重要事项作出 决策和安排。 行政机关:1、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 ;2、重大行动作出安排;3、奖惩有 关单位和人员;4、撤销下级机关不 适当的决定事项。 可分为:指挥性和知照性(宣告性) 两类。
法定会议
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 法定会议
侧重于对事项或问题作出具体安排和 决策,从意义、原则、做法、措施上 作出具体说明,便于受文者执行。
侧重于提出贯彻要求 和号召,重在统一思 想。
2、决定的结构
决定的组成:标题+正文+文种 标题——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二是事由+文种 有的标题下以圆括号扩有(XXXX年XX月XX日XXX会议通过)字样。 正文——决定的根据和原由;决定的事项、问题或重大行动;执行决定的要求和提 出号召。 指挥性决定正文: 讲明道理、布置任务,指出原则,拟出规定,交代办法,提出要求。决定事项分条 列写法。 知照性决定正文: 一段到底,不分条目。 落款——分两种情况:一是标题有发文机关,落款不再写发文机关名称;二是标题 下标有成文时间,落款处发文机关名称下不再写成文时间。 例文见P30---31
注意 事项
回复
其它
请示
报告
党政机关 陈述呈请性
党政机关 陈述呈请性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求性
1、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2、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
陈述性
1、不得随意请示;2、一文一事;3、 不要请示和报告连在一起写;4、事 前请示;5、未得上级批复前,不得 行事;6、一般不得越级请示。
从发文方向分:发函、复函
适用 范围
《条例》规定: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 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 求批准等。
《办法》规定: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 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 事项。
格式
标题+正文+落款和成文时间 例文见P45-46
第四节 公报 公告 通告
权限 性质 适用范围
通知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公文通知: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日常工作的会议、学习通知:文种 特殊通知:紧急、重要、联合、补充类,应在标题中 有所标明,同时注明发文字号。
2、正文——发文原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构成。不同的通知类
型中,各项的侧重点不同。通知结尾,常写”特此通 知“、”专此通知“等。
3、签署和成文时间:写在成文末尾右下方。若标题中或标题下
1、报告和请示的异同
相同之处:一是都是上行文。它们是公文中用的最广泛的文种;
二是标题的构成相同。事由+文种,多用介词“关于”开头。 三是报送要求一样。一般报送一个机关,如需报送其他机 关,应该用抄送形式。 四是签署形式一样。都放在正文之后。
众或有关人员;公告面向国内外公众。
重要程度不同。公告宣布重要或法定
事项;通告公布一般的、专业性的和业务 性的事项。
发布形式不同。共性:可登报、上电视、
上广播;不同:通告可张贴。
通告的结构(组成)
按内容划分: 一是政务性通告
(国家机关用于发布
政策);二是事
务性通告(各种组
织用于宣布各种事
项)。
通告的结构 :
情况通报。
行文方式:下行文。
特点:知照性、教育性、政策性、针
对性、典型性。
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的正文组成:
通报原由+通报事项+分析概括+处理决定
通报写作的基本要求:行文及时、事例真实、材
料典型、叙述得当、突出教育、注意政策。例文见P42.


权限
党政机关
类别
从内容分:商洽工作函、询问情况或征求意见函、答复 问题函、互通情况函、主管部门的批准函(请批函) 从格式分:公函、便函
2、行政令的写法
标题 、 正文 、 落款及日期
3、嘉奖令的写法
标题(发令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在发令机关和事由之间用介词“对”来表示,标题下写发令时间。
公文写作
第五讲
主讲教师:娄淑华
学时:32
二、 意见
权限:党政机关的规定文种。 适用范围: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 法。 种类:建议性意见、规定性意见、指导性 意见。 行文方式:上行、下行、平行。 特点:行文的灵活性、内容的针对性。
公布范围
公报
党的机关
公告
通告
行政机关
公布性文件
公开发布重要决 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 定或者重大事件。 定事项。
公布有关方面应当遵 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国内外
社会的一定范围
共同特点
1、不通过例行发文渠道,用张贴或登报的办法; 2、没有特指的受文对象,可从内容判断是否与己有关。
异同点
重在报道会议或事项 的结果,内容比较具 体、详细,有时包含 国家间相互权利义务 的协议,具有条约的 性质。
解决所提问题的措施和方案、结尾—用固定词语,如:妥否,请审 议;请审议决定等。)
落款(标明政府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或政府首长(写明
职务名、成文时间并加盖公章)。

会议 纪要
权限: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形成:会议记录、会议文件和会议的其他有关资料。
可以上呈,也可以下达。
作用: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指导工作。
处理要求:
1.上行文,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 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
2、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 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 确要求的,参照执行。
3.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意见的写法
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下行文用完全式标题,上行文用省略式标题,即事由+文种。) 正文(开头+主体,开头是摆情况、提问题或之处目的意义;主体以条列式为宜,每条开头用小
第二章 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的历史回回顾
行政公文,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的具 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力的公务文书。它的特点是权威性、规范性、工 具性。
公文中常见的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
1、种属混淆。———————————————————————— 2、交叉并列。———————————————————————— 3、限定与概括不当。————————————————————— 4、定义模糊。———————————————————————— 5、标准不一。———————————————————————— 6、判断不准。———————————————————————— 7、自相矛盾。————————————————————————
第六讲
主讲教师:娄淑华
学时:32

通知
第三节 通知 通报 函
使用权限:党政机关的规定文种。
适用范围:
共有的:1、任免干部;2、转发上级机
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3、批转下级 机关的公文;4、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 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的规定事项;5、通 知办理和需知事项。
党的机关:1、发布党内法规;2、传达
上级机关的指示。
批转和转发:批转受机关等级和组织系统的制约,只
有领导机关对其所属的工作部门或其下级机关报送的公文, 才能依照法律和上级规定的权限进行批转,具有批复和批 转双重作用;转发只要是本级机关需要,并符合文件复制、 印发规定,均可转发。
按作用分类:指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包括批转
和转发两种通知、一般性通知。
标题或一句话概括其主旨,接着阐述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具体做法。)
落款(一是标题中没有体现发文机关的,要在文末署名并注明成文日期;二是在题注上并列注明
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以上例文见教材P26—28
第二节 决定 决议 议案 会议纪要

文种
权限
决定
决议
性质
1、 决定的分类
分为指挥性决定和 知照性决定两种。指 挥性用于方针政策的 决定和重大事项或行 动的安排,特点内容 充实、篇幅较长;知 照性用于表彰先进、 处理有关事件与人员、 设置机构、任免干部、 公布重要事项等,特 点内容单一,篇幅较 短。
有此两项内容,正文下只加盖印章。
会议通知:开头+主体+结尾,通知的整个内容,可视具体情况有
所改变。 干部任免聘用通知:写明任免聘用的时间+机关+根据+聘用人员的
姓名和职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