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唱大戏 教学设计

唱大戏 教学设计

唱大戏——戏剧脸谱
LJH
一、教材分析
唱大戏一课是小学美术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唱大戏是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综合探索课。

本次执教的内容是第一个教学活动:戏曲脸谱。

具体内容是脸谱的欣赏、认识与制作。

教材中呈现了线描、水墨和彩蜡画等三种方式表现的脸谱,对中国戏曲和脸谱色彩的寓意做了简单介绍,提供了三个不完整的谱式给学生以练习参考,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认识戏曲脸谱,掌握脸谱绘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脸谱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感受戏曲脸谱的魅力。

2、能力目标:掌握脸谱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戏曲脸谱。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戏曲脸谱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戏曲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四、教学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恰当运用。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画具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感知游戏体验——“变脸”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变个魔术。

(教师做“变脸”魔术)。

师:谁想上来试试?(请1、2个学生上来感受“变脸谱”。

)大家还想变更多的脸谱吗?(想)
(大屏幕出示脸谱图片)
师:戏曲人物的脸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脸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然后自由回答。

师小结:戏曲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戏曲人物的脸部化妆色彩浓重,形式特别,具有象征性
和夸张性,脸谱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世人为之倾倒。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唱大戏的现场,一起领略戏曲脸谱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唱大戏——戏曲脸谱。

(二)导趣点拨欣赏讨论——“看脸”
1、请生思考:(1)你发现脸谱上都有哪些颜色?(2)你最喜欢哪一张脸谱呢?
生分小组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脸谱资料。

师: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带名字的卡片贴到黑板相应的人物脸谱上。

(激烈的比赛结束时,学生会发现多了一张卡片,引出问题:多了谁?包拯。

他的脸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抢答“黑色”。

他的性格呢?教师总结板书在脸谱下方。

并拓展知识面:多么神奇的脸谱,起源于古代图腾,发展于宋元的涂面,形成于明清时期的脸谱。

经无数人的努力至今天五彩缤纷,成为世界艺苑的一奇葩!)
大屏幕出示:包拯黑色直爽、智慧
窦尔敦蓝色刚强、骁勇
黄盖红色忠勇、侠义
典韦黄色勇猛、暴躁
曹操白色奸诈、跋扈
程咬金绿色莽撞、勇猛
(三)总结归纳分析探究——“画脸”
(1)师:脸谱如此美丽,想不想把它画出来?怎么画呢?
(大屏幕出示大脸谱)
师:观察脸谱花纹有什么特点;分析脸谱中的色彩。

总结得出结论:脸谱花纹对称,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上色均匀、整齐、边界清晰。

(2)大屏幕出示画脸谱的步骤:⑴、先画出人物的脸形。

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⑵、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眼睛是五官的重点部分,只有眼睛画好了,人才能有精神,每个脸谱的图案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装饰眼睛,(云状、蝙蝠状、蝴蝶状、螺旋状),然后再画出夸张的嘴和鼻子。

⑶、用铅笔勾画脸谱图
案,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分块勾画出脸上各部位的图形。

⑷、涂色。

(2)赏析完毕后,出示作业要求:1.画一一幅脸谱。

2.可以直接临摹书中的脸谱图案,也可以自己设计新的脸谱。

3.注意色彩明快、对比鲜明,搭配合理。

纹样图案美观。

4.构图饱满。

反复播放图片和音乐,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创作。

老师巡堂指导。

(四)参与游戏作品展示——“表演”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根据脸谱情况,划分角色“表演”包大人升堂游戏。

(我来扮演黑脸的包公,找四副画红脸的同学来扮演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并气宇昂轩地站在老师身旁。

随着“啪”一声惊堂木响“升——堂——”全体学生举起脸谱齐声喊“威——武——!”)
七、板书设计
唱大戏——画脸谱--色彩搭配
变脸--看脸--画脸--表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