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探析摘要: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并对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这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探析,最后指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因特网开放、自由等特点使它在为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过载和信息污染等新问题。
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并呼吁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与评价纸质文献一样的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
与传统印刷体信息环境相比,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与质量控制更加迫切;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今天,电子出版的迅速发展、资料类型的推陈出新以及网络资源的海量增加对现有的编目规则和MARC格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使图书馆目录有效回应用户的期望与需求,如何按照一定格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如何更有效地编制书目记录,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问题,MARC的不断扩充与元数据格式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
受到MARC的影响和启发,人们结合当今网络技术的特点和大众需求,开始对网络检索、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以及新一代元数据XML、RDF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在对新一代元数据研究的同时,MARC格式已成为其他元数据格式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图书馆界,MARC格式更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需要做的是继承和发展MARC。
因此,对机读目录格式应用的深层次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必要性1、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与用户利用之间的矛盾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信息量大,来源广泛;②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③非线性排列,具有超级链接特性以及交互性;④信息内容庞杂,质量参差不齐,在学科、行业和地理位置上具有非均衡性;⑤信息资源分散无序,具有非控制性;⑥信息传播速度快,更迭频繁;⑦信息发布自由,并可供多人随时无限次使用,资源提供者和受众者无数;⑧信息获取与站点有关。
首先,网络信息量大和信息爆炸式的增长特点,加大了用户查找所需的有用信息的难度。
其次,网络松散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信息是成非线性排列的,是一个开放型、生长型的“有机体”,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它的生长状态随时能被受众和信息源所改变,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再次,网络信息资源生产、制作、发布、传播、使用的自由性,使得网络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真伪混杂;同时,因特网对网络信息生产和信息发布缺乏严格的管理限制,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过滤机构和过滤机制,所以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所产生的困惑就更大了。
2、检索的准确性和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搜索引擎是网上信息剧增与人们要求快速准确检索信息的产物,但目前检索功能完善、检索结果精确的搜索引擎还不多见,有些搜索引擎还存在对检索信息的时间、范围、形式、语种不能进行限定,不允许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等问题,并且元搜索引擎技术还没有成熟。
当用户将某一检索式提交给搜索引擎后,往往得到的是一大堆无相关性排序、无匹配程度显示的信息,甚至是根本无关的或者是大量重复的信息。
使用搜索引擎并没有减轻用户筛选信息的负担,所以有必要在用户检索之前做好信息评价工作,有助于搜索引擎快速准确检索出有用的信息。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对象从检索的角度看,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站信息资源和网页信息资源两种。
因此,我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也就是对这两种资源的评价。
网站(页)信息资源既包括站点(页面)本身,又包括网站(页)包含的各种具体信息。
因此,评价的对象一是具体的网上信息资源(包括信息的内容属性和存在形式、状态、附件等外部属性),二是网站/页面(即信息的载体)。
具体的信息是评价的主体,因为用户最终需要的和信息服务机构最终提供的都是具体的信息。
但由于网上信息量大,人们无法搜集所有具体信息并逐一进行评价,而由于网站或页面所有者自身的声誉、地位、组织方式、运作模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对于其发布的信息的质量水平、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等有着一定程度上的间接影响,因此对网站/页面的评价,可以间接地反映网站/页面具体信息的质量,目前大多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活动,常常以网站为评价单位。
三、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探析目前,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很多,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来看,主要有3 种类型:①依据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的定性评价方法;②以链接分析为主的定量评价方法;③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和评估。
定性评价因人而异,因此有很大的变动性。
使用定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一般采用问答法、网上或网下问答调查法和专家评议法。
问答法用于网络用户个人选择网站或网页。
用户个人可通过回答各项定性指标的多个具体问题来确定某个网站的优劣。
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价法是由进行网站评价的部门或机构在网上或网下列出各项定性指标的多个具体问题或制成IQ 工具(Information Quality Tool),由网络用户或被调查者选择“是”、“非”或等级(可用“*”表示),得到“是”或“*”越多的网站,其评价值越高;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议法比较适合图书情报机构和学术团体组织对网站或网页进行评价。
2、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是指按照数量分析方法,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优选和评价。
用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网站,实际上是对相关数字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数字的大小将网站排序。
定量评价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网站的访问量统计和链接情况统计。
统计网站的点击数有两种方法:用户行为监测法和网站服务器登录日志分析法。
服务器登录日志分析法是对被访问的服务器的访问数字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对网站排序。
网站被链接次数的统计及排序,由于数字巨大,通常是通过搜索引擎完成。
当需要统计的数字较小时,也可以采用人工统计的方式对网站进行定量评价。
网站被链接次数的统计,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进行,用服务器登录日志分析法统计网站的被点击量也存在一定难度,许多网站的主页上并不显示被访问量。
国内尚无使用用户行为检测法统计网站被点击量的相应软件,目前有链接分析法、网络计量法等相应方法。
1) 链接分析法。
如果一个网页(网站)建立了与另一个网页(网站)的链接,可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
其中,主动实施链接的网页,称为施链网页;另一个称为被链接网页。
利用链接方法来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步骤为:首先,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其次,从不同的角度统计链接,并计算出Web 影响因子(WIF);最后,分析站外链接的类型及特征。
目前的搜索引擎技术还不够完善,链接分析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可进行如下改进:①分析时要给不同的链接类型赋予不同的权重,如对于推荐、合作链接等不同的链接给予不同的权重或对施链网页区分权重。
②改进搜索引擎技术或加快研制适用于专业链接分析的检索工具。
③严格限定链接分析法的使用范围。
2) 网络计量法。
网络计量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所具有的主观性、价值偏向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规范、宏大的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客观公正、评价范围广等优点。
LaPorte 等提出通过计算机用资源被检索或引用的次数来测定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也有专家提出通过引文分析法来评价网络信息资源。
Kleinberg 还开发了一个软件系统,用于发现特定主题领域中的优秀网站,该系统区分了两类网站,一类是发布原始信息的网站,另一类则包含了大量指向前者的链接,被链接数量多的网站,往往是该主题领域内较为权威的网站。
3、综合评价方法1) 层次分析法。
该法首先根据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采用层次分析的理论和数学方法将定性指标量化,以达到评价目的。
该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结果只针对准则层中评价因素,人的主观判断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另外,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中应该注意不同的主题、不同性质的网站之间具有不可比性。
因此这种方法的可移植性比较差,不能普遍用于网络信息的评价中。
同时,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比较复杂,运用其进行网络信息评价的结果有一定滞后性,不适用于更新频繁的信息的评价。
2) 加权平均法。
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用“调查求重”的方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加权平均的思想得出网络信息评价。
指标体系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考虑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又考虑到其内部特征,即信息的内容属性。
同时,这个指标体系还考虑到各项指标的适用对象或范围。
加权平均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缺点:网络信息的易变性和动态性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作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即使评价标准的设置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特征与特定信息需求状况,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用户的广泛性,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与特殊化的信息需求,由此导致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问题。
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从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来看,网络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而且评价指标越来越细化,逐渐符合主题和学科领域的差异及用户的特定要求,已趋于成熟。
但由于定性评价中人为的因素,往往产生差别较大的结果,可操作性较差,跟不上网络资源的发展速度。
定量评价方法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定量评价能有效排除一些主观因素,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客观。
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定量方法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单纯使用定量方法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缺乏说服力。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将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主要限于内容、外观设计、可用性、链接、界面、网站安全等方面,设计的评价因素不十分齐全,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还没有很好结合,存在断裂,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互不相干,很容易造成偏差。
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应该相互弥补、相辅相成,以定性评价方法的全面性和成熟性来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稳定性;以定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来弥补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观性,以达到综合、科学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1] 沈洁,朱庆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7(7)[2] 刘雁书, 方平.网络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可获取性研究[ J] .情报方法,2006( 6)[3] 胡泳, 范海燕.网络为王[ M] .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7[4] 孙瑾.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 1).[5] 赵俊玲,陈兰杰.国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6] 陈文静,陈耀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7] 陆宝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J] .情报学报,2002( 1)[8] 邱燕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J] .情报科学,2001( 6)[9] 张林龙.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J] .图书与情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