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1.数量增长迅速,质量良秀不齐2.信息源不规范,难以客观著录3.内容丰富斑斓,难以准确标引4.存取特征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5.内容新颖实效性强6.检索手段方便快捷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1.概况OCLC实验结果①除了少数例外,MARC/AACR2能够适应因特网资源的编目需要;②对因特网资源进行编目,需要一种将书目记录与受编因特网资源链接起来的方法;③尽管这些编目员熟悉计算机文档编目,但仍需要配备一些与因特网资源编目相关的资料。

”2.网络信息资源MARC编目方法网络资源CNMRC字段001 记录标识号010 国际标准书号011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 通用处理数据101 文献语种135 编码数据字段:电子资源200 题名与责任说明205 版本说明207 资料特定细节项:连续出版物卷期编号230 资料特定细节项:电子资源特征210 出版发行项225 丛编项3-- 附注块336 电子资源类型标识5-- 相关题名块6-- 主题分析块7-- 知识责任块856电子资源地址与检索中文电子图书的CNMARC记录记录状态:n 记录类型:l 书目级别:m 层次等级:0编目等级:# 著录格式:#001 612003000001010 ## $a7-307-03791-2100##$a20030911d2002####k##y0chiy0110####ea 101 0# $achi135 ## $adrbn#nnnanaua200 1# $a财务管理 $f简东平著210 ## $a武汉$c 武汉大学出版社$d2002330 ## $a本教材为湖北省教育厅会计学改革试点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内容涉及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筹资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

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财务会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

336 ## $a文本型(财务管理教科书)690 ## $aF275 $v4701 #0 $a简东平 $4著856 4#$u/List.asp三、描述性元数据DC什么是DC元数据?所谓DC元数据(the Dublin Core metadata)是指一个简单的、有效地描述网络资源的、并被用户所接受的元数据集。

第一届DC研讨会1995年3月,由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orporated,简称OCLC)和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简称NCSA)联合在都柏林召开了第一届元数据研讨会。

第一届DC研讨会产生了一个包含题名(Title)、作者(Author)、主题(Subject)、出版者(Publisher)、相关责任者(OtherAgent)、日期(Date)、对象类型(ObjectType)、格式(Format)、标识符(Identifier)、来源(Source)、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共计13个元素的“都柏林核心集”(The Dublin Core Set),现改名为“都柏林元数据元素集”(Dublin Metadata Element Set),通常人们称它为DC元数据。

第二届DC研讨会1996年4月1-3日,OCLC和英国图书馆和信息联网办公室(UK Office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ing,简称UKOLN)在英国沃维克(Warwick)召开了第二届DC研讨会。

第三届DC研讨会1996年 9月24-25日,网络信息联盟(简称CNI)和OCLC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都柏林镇召开了第三次DC研讨会。

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网上数字图像的描述与图像数据库的标准问题,集中探讨有关静态图像的描述问题。

第四届DC研讨会1997年3月3-5日,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简称NLA)、OCLC和分布系统技术中心(Distributed Systems Technology Centre, 简称 DSTC)、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主持召开了第四次DC研讨会,主要探讨DC元数据修饰词的确立与元数据元素的语义问题第四届DC研讨会正式定义了语言(LANG),模式体系(SCHEME)和属性类型(TYPE)这三个DC元数据的修饰词。

第五届DC研讨会1997年10月,OCLC和芬兰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简称NLF)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五次DC研讨会。

会议讨论了日期,覆盖范围和关联这三个元素确立与定义问题。

第六届DC研讨会1998年11月2-4日,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C)和OCLC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六次DC研讨会。

此次会议讨论在实施DC元数据中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DC元数据与其他资源描述方案之间的互操作性等问题。

第七届DC研讨会1999年10月25-27日,德国图书馆和OCLC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第七次DC研讨会。

这次会议的议题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介绍了应用DC进行网络资源揭示的项目;第二,讨论并制定了DC修饰词的种类。

第三,讨论了DC在代理(Agents)、引用(Citation)、权限管理(Rights)和题名(Title)的修饰问题。

第八届DC研讨会2000年10月4-6日,加拿大国家图书馆、OCLC、IFLA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第八次DC研讨会。

这次会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报2000年DCMI(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简称DCMI)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是讨论DC的应用属性、DC注册意集在结构方面的问题。

2001年9月10日,由美国信息标准化组织(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详细阐述的《DC元数据集》(The Dublin Core Metadata Element Set)被美国标准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认可,并作为美国国家标准正式出版,其标准号为ANSI/NISO Z39.85-2001。

该标准明确规定DC元数据集包括:题名(Title)创建者(Creator)主题(Subject)描述(Description)出版者(Publishe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日期(Date)类型(Type)格式(Format)标识符(Identifier)来源(Source)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权限(Rights)2.DC元数据的设计原则第一,内在本质原则。

第二,可扩展性原则。

第三,可选择性原则。

第四,可重复性原则。

第五,可修饰性原则。

第六,向上兼容原则。

第七,句法独立原则。

3. DC-Lib的元素内容2001年8月21日,DC图书馆工作小组与OCLC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联合召开会议主要讨论DC-Lib 草案。

DC-Lib意在阐明在图书馆及其相关应用或计划中如何使用DC元数据集。

根据2002年9月24日的最新版本,DC-Lib的元素内容不仅包括DC元数据的15个素,而且增设了读者对象、版本、馆藏位置这三个元素。

国外联机编目概况OCLC网络全称为美国俄亥俄州的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简称OCLC),原名为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中心(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简称OCLC)创建于1967年。

1971年,OCLC 联机系统投入运行,创建了OCLC联机联合目录(the OCLC Online Union Catalog)。

2005年2月21日从WorldCat主页获悉,WorldCat存储了5700万条机读记录,其收录范围横跨数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各种信息资源。

WorldCat的记录涉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从石碑(stone tablets)到电子图书(electronic),从腊录制品(wax recordings)到MP3s、DVDs和网站(Web sites)。

联机编目的概念与优点所谓联机编目(Online cataloguing),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由多个图书馆共同编目,合作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联机共享编目。

联机编目的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降低编目成本。

第二,提高书目质量。

第三,分享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四,提高编目效率。

中国联机编目概述1997年1月,“广东中山图书馆文献编目中心”成立,利用远程编目软件和广东省数据通信局的网络,开展联机合作编目。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机联合编目,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实现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997年10月建立了“中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

1998年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IS)。

CALIS全国管理中心1).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文理中心工程中心医学中心农学中心)2).在南大、上海交大、武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四川大学以及吉林大学设立地区文献信息中心联机编目系统的功能1.联机编目功能。

成员馆可以通过Z39.50协议在联合书目数据库中的联机创建、修改、套录书目记录和规范记录。

2.批处理功能。

实现成员馆的书目数据文档批装入联合书目数据库。

同时,可以用一定格式的表达批检索联合书目数据库,导出并生成书目数据文档。

3. MARC转换功能。

按实际需要提供不同MARC间的转换工具,如提供LCMARC到USMARC,或USMARC到CNMARC的转换等。

4. 规范控制功能。

通过联机或批处理的方式对书目记录的标目进行校验或自动更新。

5. 统计功能。

完成对各成员馆书目的统计、馆藏的统计、业务量的统计、信息资源分布的统计,以及费用统计等。

6. 馆际互借功能。

以联合书目数据库为基础,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7. 系统维护功能。

包括系统参数的设置,数据库维护,数据接口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浏览器方式的联机系统(如CORC)中,此功能一般不需要向用户开放。

实体信息资源联机编目联机编目的基本过程是:1.启动远程联机程序,注册联合编目数据库;2. 启动联机编目客户端软件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联机模块;3.通过标准号、题名、责任者等检索入口进行查重,套录命中记录;4.对新文献进行联机编目,其他则添加馆藏等信息;5. 存盘,系统自动更新本地和远程书目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联机编目的实践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OCLC所主持的三个因特网编目项目,即InterCat(因特网编目)、Building a Catalog of Internet-Accessible Materials(建立通过因特网存取资料目录)和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联机资源合作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