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蔬贮运学重点

果蔬贮运学重点

《果蔬贮运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 1. 与呼吸有关的概念 呼吸强度:也称呼吸速率,它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产品进行呼吸时所吸入的氧气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一般单位用O2或CO2mg(ml)/kg *h (鲜重)来表示。 呼吸商:也称呼吸系数,它是指产品呼吸过程释放CO2和吸入O2的体积比。 呼吸热:呼吸热是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除了维持生命活动以外而散发到环境中的那部分热量。每释放1mg CO2相应释放近似10.68J的热量。 呼吸跃变: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果蔬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呼吸跃变。 呼吸温度系数: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值。用Q10来表示,它能反应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2. 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种类与品种、成熟度 (2)外部因素:温度、气体的分压、含水量、机械损伤、其他:对果蔬采取涂膜、包装、避光等措施,以及辐照和应用生长调节剂等处理。 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的关系 呼吸消耗 呼吸放热 呼吸改变环境的气体成分 呼吸供能 呼吸的保卫反应 呼吸促进愈伤 3. 跃变型的果蔬与非跃变型的果蔬在采后生理上有什么区别? ①成熟时是否出现呼吸高峰 ②内源乙烯的产生量不同 ③对外源乙烯刺激的反应 ④对外源乙烯浓度的反应 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 ⑥内源乙烯的含量 4.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及在贮运实践中如何调控乙烯?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 S-腺苷蛋氨酸(SAM)的生成:现已证实蛋氨酸在ATP参与下由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而形成SAM,此酶已从酵母菌和鼠肝中得到提纯,并在植物中发现其存在。 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的生成 乙烯的生成(ACC-乙烯) 贮运实践中对乙烯的调控: ①控制成熟度或采收期 ②防止机械损伤 ③低温贮藏 ④乙烯吸收剂的应用 ⑤乙烯抑制剂的应用 ⑥乙烯催熟剂的应用 5. 蒸腾作用对果蔬的影响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蒸腾失水? 蒸腾对果品蔬菜的影响: ①失重失鲜 ②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③影响贮藏性和抗病性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①表面组织结构 ②细胞的持水力 ③比表面积 外界环境条件:①相对湿度 ②环境温度 ③空气流速 ④其他因素(气压、光照等) 控制蒸腾失水的措施: ①降低温度 ②提高湿度 ③控制空气流动 ④包装、打蜡(涂膜) 6. 何谓生理休眠和强制休眠?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 生理休眠:是由内在原因引起的,此时即使产品在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下,也不会发芽,这种休眠称为“自发”休眠或者生理休眠。一般经历如下历程:休眠前期(休眠诱导期)→生理休眠期(深休眠期)→休眠后期(休眠苏醒期)→发芽。 强制休眠: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如:低温干燥所引起的一旦遇到适宜发芽生长的条件即可发芽生长。 在贮运实践中如何利用蔬菜的休眠特性? 当蔬菜的休眠期一过就会萌芽,产品的重量减轻,品质下降,甚至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①辐射处理 ②化学药剂处理 ③控制环境温度湿度 ④控制环境气体成分 因此必须通过以上方法,设法控制休眠,防止发芽,延长贮藏期,提高蔬菜品质。

第二章 果品蔬菜的质量与质量评价 1. 果品蔬菜的质量构成要素? 卫生质量 感官质量(是指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营养质量 (是指产品中各种营养素的总和) 商品化处理质量 2. 卫生质量定义及内涵? 定义: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品质指标的总和。 内涵:果蔬表面清洁程度 重金属含量 农药残留量 其它限制性物质如亚硝酸盐等。 3.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定义及三者区别? 无公害食品: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且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将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的果品蔬菜。 有机食品:指完全不含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 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着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食品。 区别:(1)标志 绿色食品标识我国统一; 有机食品标识不同国家和不同认证机构不同; 无公害食品标识我国认证机构不同形式不同 (2)价格 绿色食品70%为加工产品,30%为初级农产品; 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以初级农产品为主。 有机食品高于普通食品50%至几倍,绿色食品高于普通10-20% 无公害略高于一般农产品。 (3)执行标准不同 有机食品不同国家,不同认证机构,其标准不同。 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指定的统一标准。 第三章 影响果蔬贮运性的采前因素

1.影响果蔬贮藏性的内在因素、生态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各有哪些? 内在因素:种类和品种 生态因素:温度 砧木 光照 树龄和树势 降雨 果实大小 地理条件 结果部位 土壤

农业技术因素:施肥 灌溉 修剪、疏花和疏果和套袋(优点①减少农药对果蔬的污染②减少外界不利条件对果蔬的危害③提高果蔬的外观品质④提高贮藏效果和贮藏后效益) 田间病虫防治 生长调节剂处理 2. 影响果蔬质量的贮藏因素有哪些? ① 温度 ② 湿度 ③ O2、CO2及C2H4的浓度 ④ 入库质量 ⑤ 贮藏期限 ⑥ 出库上市前处理 ⑦ 其他因素(果蔬采后的及时冷却、合理堆码、使用防腐保鲜剂和保鲜材料、定期通风换气以及抽样检查等) 第四章 果品蔬菜的采收和采后处理 1.采收的基本要求? 适时,适熟,无伤 2. 果蔬成熟度如何确定? ① 果梗脱离的难易度 果实与果柄间在成熟时产生离层,稍动即脱落,此时为最好的成熟度。 ② 表面色泽的变化 大部分果实,幼果时为绿色,随着成熟叶绿素逐渐分解,花青素或红橘素、胡萝卜素等大量出现,导致红色的产生;有些形成紫色、橙色等(如七彩椒、番茄)。 ③ 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高,含糖量高,成熟度也高。 ④ 质地或硬度的变化:成熟果实柔软多汁,蔬菜则用坚实度来表示 ⑤ 果实形态和大小:果实长成商品成熟时所固有的形态特征。 ⑥ 生长期: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 ⑦ 成熟特征:不同果蔬在成熟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 包装类型及作用? 类型:纸箱(立箱、折叠开口箱、套箱) 塑料箱 木箱(焦柑包装、提子包装) 发泡箱(打孔、保温) 集装箱 编织箱 胶筐(龙眼筐) 作用:保护商品 美化商品 宣传商品 方便贮藏运输 保证果蔬卫生质量 4. 果蔬脱涩的机理及脱涩的方法有哪些? 机理:将可溶性单宁转变为凝固型单宁 方法:直接作用法:酒精脱涩、石灰水脱涩、乙醛脱涩、冻结脱涩 间接作用法:温水脱涩、混果脱涩、高CO2脱涩、脱氧剂脱涩、 乙烯及乙烯利脱涩 5. 果蔬催熟的方法?催熟的条件? 方法:1、乙烯: 致熟因素,利用乙烯催熟(乙烯利→乙烯),刺激呼吸上升 2、其它刺激性气体 乙炔、NH3、乙醇等 3、机械伤 如树菠萝:造成机械伤促进成熟 苦瓜:瓜柄折断也能促进成熟 条件:有一定成熟度 适宜的高温 适宜的湿度 充足的氧气 酶激活剂 6. 果蔬预冷的概念 为什么要进行预冷 预冷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预冷:将采收的新鲜果蔬在运输、贮藏或加工前迅速除去田间热,将其温度降到规定温度的措施。 为什么:迅速降低果蔬体温,从而降低呼吸作用。进入冷藏车或冷库后可以减少冷气的消耗,防止车温或库温的升高。 提高抗冷害的能力,减少生理病害。 没有经过预冷的果蔬,由于果蔬温度和库温相差大, 果蔬水分蒸发快,加速失水,使车厢内湿度过高,车顶或库顶容易出现冷凝水,滴在果蔬上,对贮藏不利。 预冷是果蔬贮运的一个环节,不是独立的低温技术,而是低温贮运前的预处理。 预冷方法: 自然冷却 水冷却 空气冷却(风冷) —冷库空气冷却 —强制通风冷却 真空预冷 影响预冷速度的因素: ①制冷介质与产品的接触程度 ②制冷介质和产品间的温差 ③制冷介质的周转率 ④制冷介质的种类 7. 分级意义、标准、方法?

意义:(1)区分产品的质量。是评定产品质量的技准则和客观依据。 (2)为生产者及销售者提供贸易语言,也是产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和标价。 (3)为优质优价提供依据。 (4)有利于引导市场价格及提供信息。 (5)有助于解决买方和卖方赔偿损失和争论。 标准:国外: 产品分级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几种。 国内:产品分级标准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几种。 方法:在国外,分级可通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进行自动洗果、吹干、分级、打蜡、称重、装箱等。 在国内,除大型的商品化生产基地化,大部分的分级是通过人工进行。有些内销产品不进行分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