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经络刮痧法
张秀勤郝万山编著
第一章全息经络刮痧法的理论基础
经络刮痧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刮痧疗法的特点指导刮痧选经配穴,从而使刮痧疗法的适应症更广泛起来。
第一节经络刮痧法的理论基础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黄帝内经》把经络的功能归纳为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中医在临床诊断上、在中药作用归经上、在针灸推拿刮痧选穴上、在气功导引行气运气上,都以经络为依据。
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如沟通脏腑的外周肢节、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与脏腑之间多途径的联系,经络与经络之间的联系。
二是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也就是《灵枢、本脏》所说的“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三是感应传导传输至病变部位。
四是调节人体机能平衡。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12经筋、12皮部所组成的。
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
正经即12经脉,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直接和五脏六腑相连,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8,就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12经脉和调节经脉气血盈亏的作用。
12正经都有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
皮部是12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部位,或说是12经脉在体表的势力范围,也叫12皮部。
某经的皮部,就是该经在体表的作用区域。
刮痧法刮拭面积较大,在刮拭某经时,除了刮拭到经脉主线外,也刮拭了其皮部的孙络,或说是主要刮拭了其皮部的孙络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三:14经脉概述
12经脉和任、督2脉合称14经,是针灸、刮痧选穴配区的主要依据。
12经脉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
12经脉分布规律:如一人双手触地取爬行姿势,并仰头面向前方,那么太阳照得着的部位大体是阳经的循行部位,太阳照不着的部位,大体是阴经的循行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