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熟知的道理。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
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
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
”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还记得那是1999年的夏天,我担任了福田中学两个初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
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好奇。
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望着阳光雨露。
我们班每班有60个人左右,都来自农村,在上初中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更别说语言环境了,这样的学生,注定我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2000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黄漾姑姑的询问:“赵老师,黄漾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黄漾放学后的去向。
我失眠了,黄漾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第二天的黄漾奶奶焦急地来到了校长室,对校长说:“黄漾一宿没有回家,怎么办啊?全家二十多人找了整整一夜,却音信全无。
一个孩子自己在外面天气那么冷,能到哪里去呢?”后来她的姥爷在一家网吧门口找到了她,她说和同学闹了一点矛盾,不愿意跟家里人说,心理觉得委屈所以不愿意回家,就在外面住了一宿。
黄漾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她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经历呢?她是来自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自从她上中学,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父母,每次都自己一人上下学,她个子不高,学校离家远,有十六、七里路,黄漾的身世比较特殊和可怜,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母亲远嫁他乡,父亲也从来不照顾孩子。
这个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同学接触,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搞小动作,跟同学的关系比较紧张……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我心想这个孩子太缺少爱、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丢了,二十几人齐上阵平时为什么没有人关心和照顾她呢?孩子的妈妈远嫁他乡,父亲对孩子
又漠不关心,我知道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使命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于是,我开始默默地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孩子中午没有吃饭,我就拿钱给孩子买盒饭;孩子头发凌乱,我就拿梳子帮她梳理整洁;孩子的生活有困难,我就帮她申请了贫困生补贴,每学期有几百元的助学补贴;找了一个同她最好的女同学跟她一起学习;黄漾平时很爱劳动,所以我让她当班级的劳动委员,她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就更有责任感了,打扫时就连走廊的挂图也被她擦得干干净净;从此她变得积极了,她更加关心和爱护这个班集体了,学习也比原来更加努力了,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是啊!“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使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取得自信。
有不少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收他到我班来,我认为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但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我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而能够快乐充实地学习;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
”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
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
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讲题,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
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许多学生都会产生胆怯,没有自信,怕挨批评等一系列的心理负担,作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真诚、关爱。
教师用一种支持的、理解的、温暖的目光,一句适度夸张的赞许或鼓励的话语,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充满温暖,欣慰具有安全感的交谈,都可以使学生获取心理上的支持。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要在给予支持和关心时注意科学性,不能无原则地夸奖。
对于一些有较强依赖性的学生,要把握好支持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其独立自主性。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既要用理想激发学生们去刻苦学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我经常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者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学习方法,与他们共同探
讨如何面对人生,面对现实;给他们讲南朝孙康映雪苦读的故事,讲宋朝陈正之勤能补拙的故事,讲顾炎武勤勉好学、终志不懈的故事,等等,使学生始终牢记理想,自强不息。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
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
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且我们的社会即将跨进21世纪,我们的学生即将成为21世纪的青年。
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如果不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们就很难培养出健康而高尚的品德。
当然,在学习上他们的进取心也将受到不良的影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所教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品德上都是优秀的,我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校的倾心付出,校领导给了我金钱买不到的荣誉。
由于我专业素质突出,我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我又先后被评为县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背后,有我艰辛的付出,有多少个日夜批改作业的忙碌与疲倦。
家长们都说:孩子交给赵老师,不仅能学到扎实的本领,还学到了怎样做人!在这里,我冒昧的改用一下冰心先生的一段话:“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
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
”也许,我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我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孩子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以德育为首,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