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学号1041202006专业物流2012年5月4日目录1、企业物流及物流管理 (1)2、我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2.1、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1)2.2、企业缺乏“第三方物流”的理念 (2)2.3、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2)1.2.2、融资环境特点 (2)1.2.3、政策环境特点 (3)3.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模式创新 (3)3.1、现代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 (4)3.2、现代企业物流精益化运作管理模式 (5)3.3、现代企业物流服务导向运作管理模式 (5)4.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3)5.1政策性的差距 (6)5.1技术上的差距 (6)5.1观念上的差距 (6)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日益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管理,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开展得却不甚理想。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文章对企业物流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探讨,不断地优化企业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管理;管理模式;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我国物流业的实际进展自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以来,逐步被我国运输、仓储、生产、销售企业所认识。
国际物流公司经营的规模化、网络化,推动我国朝着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业务在城市的配送物流方面发展较快,商业企业自行组织起来为自选商场、连锁商店配送的商品多为食品、日用品。
运输企业利用自己的仓库和运输工具开展物流业务,在运输的基础上拓展了仓贮、储存、上门取送货、简单加工、代办业务等一条龙服务,一些运输企业还与外商合资成立了物流公司。
一、企业物流及物流管理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
企业物流管理是对企业物流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活动,通过使物流功能达到最佳,在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化。
物流管理的范畴贯穿于原材料管理到提供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
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环节,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企业物流可区分为以下不同的具体物流活动:对生产企业而言,企业物流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
二、我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1.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2.企业缺乏“第三方物流”的理念进入20世纪年代以来,现代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形态,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它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本身的核心业务、而把主业以外的工作加以外部化的结果。
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满足了客户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三、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模式创新1.现代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管理模式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的物流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物流一体化又可以分为三种运作形式:(1)垂直一体化物流。
垂直一体化物流的关键是从原材料到供货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联合力量,通过对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以引来满足顾客的需要。
(2)水平一体化物流。
水平一体化物流是通过同一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物流的合作以获得整体上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了物流效率。
不同的企业可以用同样的装运方式进行不同类型商品的共同运输。
(3)网络一体化物流。
网络一体化物流是垂直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
2.现代企业物流精益化运作管理模式精益化物流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精益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不断改善,精益求精,达到不断地以最小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价值和最好满意的服务目标。
3.现代企业物流服务导向运作管理模式(1)物流服务成为企业物流运作导向。
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单一企业的优势,而是一种网络优势。
只有形成企业的优质物流服务,企业才会在市场中拥有竞争力。
(2)建立物流服务导向运作管理系统。
企业的物流服务应充分考虑客户需求,而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格局加以调整,要积极的通过顾客沟涌、顾客需求调查确定物流服务目标。
对直接利益的相关企业应当采取支援型策略;对经营规模小的专业型的顾客,可以采取维持型策略;对经营规模小的综合性顾客,应采取被动型策略,即在顾客提出物流服务要求后才开展相应的物流服务。
四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
尤其是进入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笔者在此介绍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国内的差距,以引起业界的重视。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
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
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
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
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
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
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
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5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允许行使的规制;1993年除了部分货车外,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新式符合环境标准的货车的义务。
另外为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日本政府与物流业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积极实施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强化对环境负荷较小的铁路和海上运输)和干线共同运行系统的建构,在都市内的运送方面推动共同配送系统的建构以及节省能源行驶等。
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
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