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运营效率分析1剖析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
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 (次) 平均应收账款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周转次数 越多,则应收账款收回速度越快。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 平均应收账款 360 (天)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营业收入
从资产运用效率的概念可以知道,企业偿债能力与资 产运用效率是密切相关的。当企业各类资产占用资金过多 或出现有问题的资产时,就会使资产运用不充分,资金积 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则企业偿债能力就会相应的减弱。 因此,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存量资产可能存在 的问题,从而提高各类资产的运用效率,有效防止或消除 资产经营风险。
2.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 (次) 平均流动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流动资产 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用效率越好。当然,要想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也需 要从公式的分子、分母的构成项目中寻找解决办法。
总之,ABC公司资产运用效率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 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不稳定,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差距也较大, 公司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资产的运用效率。
课堂练习
1.资产的运用效率评价的财务比率是资产周转率,其中总资产周转率等于 ( )。 A:周转额/资产 B: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C: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D:营业收入/其他资产平均余额 2.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资产运用的有效性和( )。 A:完整性 C:真实性 B:充分性 D:流动性
第五讲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营运能力分析)
资产运用效率指资产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充分性——指使用的进行,属于投入的概念。从字面理解,就是企业的资产是不是 被全部利用起来了,各类资产的功能是不是被充分的发挥出来了。企业资产被利用的越 充分,资产运用创造的收益就越多。 有效性——指使用的后果,属于产出的概念,一般通过资产运用创造的收入来衡量。
A:7.5 B:8.57 C:8 D:16
7.下列项目中( )属于单项资产周转率。
A: 流动资产周转率 B: 固定资产周转率 C: 长期投资周转率 D: 应收账款周转率 E: 存货周转率
B:6.99次 51.5天 D:7.8次 46.15天
5.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C:270 B:180 D:360
6. 某企业年初应收账款额为80000元,年末为70000元,主营业 务收入为1200000,赊销金额为600000元。其应收账款周转率 为( )。
3.应收账款的形成与( )有关。
A:全部销售收入 B:现金销售收入 C:赊销收入 D:投资收益
4.某公司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60111万元,其年初资产 总额为6810万元,年末资产总额为8600万元,该公司总资产 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分别为( )。
A:8.83次 40.77天 C:8.83次 51.5天
4.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企业营业成本与存货
平均余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流 动能力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 一个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 (次) 平均存货
同样,存货周转速度也可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
年初数 28962 40414 77141 337045 20333 322443
年末数 14666 44425 60013 177995 41342 398597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递延税款借项 资产合计
174 5 680000
50 16 618000
二、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一)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因素
该指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应 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好,企业资产使 用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要点
1.分子——一般采用销售收入净额。 2.分母——应包括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应收 账款在内,并应使用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 3.平均值——应收账款是时点指标,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若 应收账款在年度内的不同季度或不同月份有着显著波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 按4个季度末或者12个月末的余额来计算平均值,否则会造成指标严重高估或者 低估。 4.影响因素——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赊销政策、客户的信 用状况、企业提取坏账准备的多少、催收账款工作的及时性等因素。 5.经济含义:一般情况下,一定期间内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回收 速度越快,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同时,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有效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能相对增加流 动资产的收益能力。但是由紧缩的信用政策引起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快增长,可 能会危及企业的销售增长,损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下面以ABC公司资料为例,说明资产周转率的趋势分析和同业比较分析方法。
ABC公司各年的资产周转率指标及与同行业比较指标。见表3和表4。
分析如下: 表3计算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0年ABC公司各项资产周转率指标呈现上 升的趋势,说明公司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资产运用效率提高。在公司资产整体运用 效率提高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到其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变动不太稳定, 1999年应收状况周转率达到8.35次,而2000年又下降了0.42次,对此种情况应 当结合公司其它资料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表4计算结果显示,ABC公司的各项资产周转率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 除了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略低于平均水平外,其余均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 公司资产运用效率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若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该 公司的资产运用效率则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其次为 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公司要想缩小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应当加强对 这三项资产运用的管理。
1、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经营背景。
2、企业经营周期长短不同。
3、企业的资产构成及其质量。 4、资产管理力度和企业采取的财务政策。
(二)资产周转率分析方法 1、资产周转率的趋势分析 资产周转率趋势分析需要掌握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资料, 并进行动态比较分析,观察企业各项资产周转率指标历年 的变动情况,说明企业资产运用效率的状况。 2、资产周转率的同业比较分析 资产周转率的同业比较分析是将本企业各项资产周转 率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目的是反 映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或与其它企业存在的差距。
下面以ABC公司为例,根据报表提供的相关资料计算反映企业资产运用效率的各 指标。从ABC公司利润表可知,公司2000年营业收入为509111万元;营业成本为 423666万元;公司各项资产总额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ABC公司各项 资产周转率指标。 ABC 公司资产项目及总额 单位:万元
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存货净额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净额 固定资产合计
360 360 平均存货 360 (天) (天) (天) 营业成本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 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
流动动资产周 转天 数=
360 流动动资产周 转次 数
存货周转率的分析要点
(1)该指标反映的内容更具综合性,涉及企业供、产、销诸环节,分析时应尽可能结合 存货的批量因素、季节性变化等因素。 (2)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天数越少,表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变现能力 越强,资金占用水平越低,但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指标值。因为该指标过高可能存在如下 问题:存货水平太低,采购过于频繁,批量太小,可能出现停工待料现象。
思考题:哪些分析主体会关心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各 有何意图?
一、营运能力财务比率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说明企
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周转的次数。 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 (次) 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全部资产的运用效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全部资产 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其结果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得到提高。
与流动资产周转率相联系的另一个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流动动资产周 转天 数= 360 流动动资产周 转次 数
该指标说明流动资产每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每周转一次使用的时间越 短,则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因此,此指标 是反映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的逆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要点
与总资产周转率相关的另一个指标是总资产周转天数。该指标反映的是总资 产每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天数),指标数值越小,说明总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 资产运用的效率越好,因此,该指标是反映总资产运用效率的逆指标。 计算公式:
360 总资产周 转天 数= 总资产周 转次 数
分析要点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创造销售收入的能 力。 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总资产两 个因素。 要注意总资产的异常变化。例如在销售收入基本不 变的情况下,企业突然大量报废固定资产,会使当 期总资产周转率大幅上升,此时该指标就不具可比 性,对特殊情况应注意特殊的评价和揭示。
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越少,表明 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占用实现的销售收入越多, 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运用的效率越高,进而使偿债能 力和盈利能力均得以增强。 由于企业流动资产是短期偿债能力的基础,企业应 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流动资产数额,并以此提高使 用效率,应防止企业以大幅减少流动资产为代价追 求高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