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7岁升任尚书左朴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

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朴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

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

于42岁病逝于京师。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

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

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撰有《世说新语》八卷,今本作三卷,还有36门.《世说新语》可能就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继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世说新语两则》试题一一、语言运用1.解释下列加重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3)公欣然曰 (4)差可拟(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2.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课外选读·故事两则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③复如初。

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

(选自《宋学士文集》)陆少保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

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窃:暗暗地。

②已:止,罢。

③已而:过后。

④曷:何,怎么,为什么。

⑤依,投靠。

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

⑦直:通“值”,价钱。

⑧遽(ju4)辞:立即推却。

遽,急促。

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⑩不尔: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世说新语两则》试题二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 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 _”、地点“_ ___”人物__ __事件“_ 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俄而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6、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B、太丘舍去.古义:今义:C、下车引.之古义:今义: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愕然,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