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内部结构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1)1.2 围护工程 (1)1.3 结构工程 (1)1.4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2编制依据 (1)3施工总体部署 (2)3.1 施工单元划分 (2)3.2 结构施工顺序 (2)3.3 进度计划 (4)3.4 劳动力计划 (4)3.5 工具设备配置 (4)3.6 材料计划 (4)4 基坑结构施回筑施工方案 (5)4.1 内部结构回筑施工 (5)4.2 模板体系 (5)4.3 脚手支架 (5)4.4 钢筋成型与绑扎 (5)4.4.1 钢筋现场绑扎的准备工作 (5)4.4.2 结构板的钢筋绑扎 (6)4.4.3 侧墙的钢筋绑扎 (7)4.4.4 楼板的钢筋绑扎 (7)4.5 混凝土浇筑 (7)4.5.1 混凝土施工总体要求 (7)4.5.2 混凝土施工方案 (7)4.6 预埋钢洞门 (13)4.7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13)4.7.1结构自防水 (14)4.7.3附加全包外防水层 (15)4.7.4其他特殊防水构造 (15)5常规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架工程 (15)5.1 模板支架设计 (15)5.2模板支架的安装 (15)5.3模板支架的拆除 (17)5.4模板支架的施工要求 (17)5.5 模板体系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18)5.5.1 模板施工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18)5.5.2 模板体系施工技术措施 (19)5.5.3 模板体系施工质量措施 (20)5.6模板体系施工安全措施 (21)5.6.1 施工现场操作规范 (21)5.6.2 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21)5.6.3 模板安拆安全要求及措施 (21)5.6.4 脚手架搭拆安全措施 (23)5.6.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23)5.6.6 施工现场防火安全措施 (24)6.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24)6.1 文明施工目标 (24)6.2 文明施工措施 (24)6.3 消防管理措施 (25)6.4 市容卫生管理措施 (26)6.5 配合交通措施 (26)6.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26)6.7 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措施 (26)7质量保证措施 (27)7.1 质量检验标准 (27)7.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7)8安全生产控制措施 (29)8.1 安全生产目标 (29)8.2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9)9.应急预案 (31)9.1 组织机构 (31)9.2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1)9.3 高处坠落应急救援预案 (32)9.4 防洪、防台风应急救援预案 (33)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复制图纸的内容吧1.2 围护工程XXX围护结构采用Ф1000的钻孔灌注桩及Ф800的旋喷止水帷幕。
考虑到围护与结构之间的外防水处理,桩间采用喷砼找平,找平层喷砼采用为C20混凝土,钢筋网采用Φ10@200双向单层钢筋网片。
第一道支撑采用900×800砼支撑,第二支撑采用Φ609钢管(t=16mm)支撑。
1.3 结构工程本工程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由两层板(底板、顶板)和内衬墙组成,跨中设置立柱,站台层净高6350mm ~11450mm。
主体结构尺寸见表1.2.1。
表1.2.1主体结构尺寸汇总表1.4工程重点、难点分析XXX基坑防水等级为一级,需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模板支架搭设时不能采用对拉螺栓将模板与围护结构固定,而需采用满堂脚手架对撑模式,在浇砼时容易造成支架失稳。
因此在结构砼浇筑时,泵车放料要注意速度,浇筑高度要均匀,浇筑面高差不应大于0.5m,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 号】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建质(2009)254 号】文件;3)XXX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4)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江正荣、朱国梁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04);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0)《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12)《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13)《竹胶合板模板》(JG/T156-2004);14)《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2008);1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XXX有限公司扣件式脚手架设计操作规程(QJ/STEC002-2010)。
3施工总体部署3.1 施工单元划分XXX主体结构外包长353.2m,将主体结构分为十二个施工段,自南向北分别为南端头井、标准段一~标十三段及北端头井,详见附图1。
表3.1.2.1主体结构划分以及施工缝设置表3.2 结构施工顺序根据结构特点和支撑设置情况,主体结构南北端头井、标准段由下至上各设1道纵向(水平)施工缝,分两次浇筑完成。
结构施工流程:1)逐步开挖至坑底,并及时架设支撑。
2)施作接地、垫层,施作底板防水层;施作结构底板、下翻梁。
3)等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时后,拆除第二道支撑,铺设剩余内衬墙防水层,施作顶板及负一层内衬墙、立柱。
4)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铺设顶板防水层等,凿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并回填土。
图3.2-1结构施工顺序3.3 进度计划根据工期节点要求,XXX于2012年7月中旬移交盾构使用,按照基坑开挖顺序南端头井开挖,由南向北以1:2的坡度放坡开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北端头井开挖,由北北以1:2的坡度放坡开挖,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结构施工。
总体施工计划:计划基坑开挖时间:2012年07月计划结构完成时间:2013年01月计划工期:187天3.4 劳动力计划现场施工人员配置计划如下表所示。
在施工中每个人都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
3.6 材料计划4 基坑结构施回筑施工方案4.1 内部结构回筑施工1)素砼垫层(1)坑底为150mm 厚C20 素混凝土垫层、50mm 厚C20 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
(2)坑底素混凝土质量直接影响底板混凝土质量,施工时应控制标高。
(3)素砼浇注前,需完成接地装置埋设。
(4)素混凝土浇完约24 小时后,方可进行底板施工。
(5)若坑底积水,在坑底低坡处设二至三个40cm 见方,深30cm 的集水坑。
2)底板(1)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35,抗渗等级P8。
(2)底板施工的前提条件为桩基通过验收,降水措施完毕。
(3)端头井浇筑底板时,墙身浇筑至下斜翼上口30cm 处。
3)侧墙、楼板及立柱浇筑(1)侧墙采用C35、P8 防水混凝土;永久中柱采用C50 混凝土。
(2)在结构板施工时,需要预留后期砼浇捣孔、结构预留孔、设备留孔等孔洞,并且对于留孔较大的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加强配筋。
4.2 模板体系本工程模板体系详见第5章节4.3 脚手支架本工程脚手架体系详见第5章节4.4 钢筋成型与绑扎4.4.1 钢筋现场绑扎的准备工作(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如有错漏,应予以纠正。
(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板口的小撬棍)、绑扎架等。
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可采用20~22 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其中22 号铁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以下的钢筋。
因铁丝是成盘供应的,故铁丝长度习惯上按每盘铁丝周长的几分之一来切断。
(3)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层。
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厚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 时为30×30mm,大于20mm 时50×50mm。
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 号铁丝。
(4)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 倍。
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 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 倍;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5)划出钢筋位置线,平板或墙板的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梁的箍筋,则在架立筋上划点,基础的钢筋,在两向各取一根钢筋划点或在垫层上划线。
(6)钢筋接头的位置,应根据来料规格,结合有关接头位置、数量的规定,使其错开,在模板上划线。
(7)梁、板、柱等类型较多时,为避免混乱和差错,对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应在模板上分别标明。
(8)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并与模板工联系讨论支模和绑扎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4.4.2 结构板的钢筋绑扎(1)钢筋网的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2)结构楼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3)钢筋撑脚每隔1m 放置一个。
其直径选用:当板厚h≤30cm 时为14~18mm;当板厚h30~50cm 时为18~20mm;当板厚h>50cm 时为20~28mm。
(4)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4.4.3 侧墙的钢筋绑扎(1)侧墙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
(2)侧墙的钢筋网绑扎方法同底板,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
撑铁可用直径6~10mm 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间距约为1m,相互错开排列。
4.4.4 楼板的钢筋绑扎(1)楼板的钢筋网绑扎方法与底板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
(2)梁、板、立柱、侧墙的钢筋绑扎,应要设计图纸要求进行车站防密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