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内部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地铁车站内部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围 (1)1.3编制原则 (1)2工程概况 (2)3施工部署 (2)3.1工程总体目标 (2)3.2施工总体部署 (3)3.3施工组织管理 (3)3.4工期保证措施 (5)4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 (5)4.1施工分块 (5)4.2施工顺序 (6)4.3施工流程 (7)5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 (7)5.1钢筋施工 (7)5.1.1普通钢筋施工 (7)5.1.2钢筋植筋施工 (7)5.2模板施工 (10)5.3混凝土施工 (10)5.3.1砼施工技术措施 (10)5.3.2施工缝缝面处理 (11)5.4预埋件及预埋留 (11)5.5支架施工 (12)5.5.1支架搭设 (12)5.5.2轨顶风道支架体系设计验算 (16)6质量保证措施 (17)6.1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7)6.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7)6.3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措施: (18)6.4支架搭设质量保证措施: (19)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9)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东岗站部结构施工图纸(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集团有限公司)东岗车站部结构主要施工图纸表表1.1-12、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规程:(1)《地铁设计规》(GB50517-2013)(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T50476-2008)(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GB50204-2002)2011年版(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99-1999)2003版(8)《钢筋混凝土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9)《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66-2008)(10)《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DB11/T583-2008)(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 130-2001)(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 -2008)3、业主、设计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4、施工场地边环境及施工条件。

1.2编制围本次施工为东岗车站部结构土建工程,包括轨顶风道、站台板及站厅层楼梯、电梯、混凝土、预留洞、预埋件处理等施工。

1.3编制原则1、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管理,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可操作性强。

3、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质量体系、环境等符合相关标准和有关法律要求。

4、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成工程,并根据地理环境、气侯、交通运输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编制。

2工程概况东岗站沿东岗东路东西向铺设,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长度374.08米,标准段宽度为21.6米。

站台板长225米,公共区宽12.5米。

东岗车站相对标高以站台板装修面为±0.000,车站沿纵向放坡为2‰,板厚度为200mm。

轨顶风道布于车站中板下1.05m位置,板厚150mm,其吊墙厚度为250mm。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砼均采用C35。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与主体结构关系见下剖面图:东岗车站标准段剖面图3施工部署3.1工程总体目标(1)工期目标计划于2015年9月25日开始站台板及结构风道施工,于2015年12月30日完工。

具体施工安排见附件《部结构工程施工进度》。

(2)质量目标格按照业主要求标准施工,工程合格率100%。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3.2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从主体结构施工时的500KVA箱式变压器接出,同时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配备1台满足应急施工要求的发电机组,容量约为50KVA,在站台板施工中配置4个二级电箱。

(2)施工用水施工用水由主体结构施工时的φ100主管接入,采用φ32PPR管从预留洞口引入站厅层,再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每隔适当距离设置水龙头,用软管接入站台层,保证现场施工用水。

3.3施工组织管理(1)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组成,主管安全、质量、生产、技术、经营、成本和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工程的领导、指挥、协调、决策等重大事宜。

具体安排详见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质保体系框图施工员:按本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负责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实施组织工作;质量员:负责对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检查、纠正、复验等工作,把好质量关、提出质量控制及纠偏措施等;安全员:落实安全交底工作,确保浇筑前各施工因素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加强安全巡检,及时纠正或制止不安全行为;项目部: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案,并报请公司技术部、安质部组织论证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落实安全措施投入等,负责资源调配及外围协调事宜。

3.4工期保证措施施工进度的保证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 进度管理组织机构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做到管理正确、管理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

建立以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为首的管理体系,决策重大施工问题,确保重大施工案,分析施工进度,当实际进度落后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时,提出加快施工进度措施。

(2) 计划控制认真做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均衡生产。

牢牢抓住关键工序的管理与控制,控制循环作业时间,减少工序衔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 资源保证施工所需人力、物质、设备等资源统一调配,格按照进度计划表要求完成各自的施工任务,按时将施工场地及工程移交给下一施工单位。

(4) 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项目管理知识,规操作行为。

(5) 关键线路各工序格按照进度计划安排施工,保证关键线路按计划开工,并按时将工程及场地移交给下一工序;制定应急预案,在关键线路工程因故延迟时,加大资源配置,提高进度指标,完成工期目标。

4施工分块及施工顺序、工艺流程4.1施工分块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根据站台板块及轨顶风道的结构长度及结构的形状来确定分块长度及施工缝的部位,以利于其结构施工的展开。

施工时为便施工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等,先行施工楼扶梯。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结构采用分段分部施工,自西向东,最后施工预留出料口段,并先施工轨顶风道,再紧跟站台板施工,如下图所示:同时,各施工区域划分原则以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保证预留洞完成性为原则,分段长度约12~20m,站台板和轨顶风道均分为12段,每段站台板、支撑墙、梁与小柱、轨顶风道底板及侧墙等均一次浇筑完成。

站台板及轨顶风道断面详图见下:站台板典型断面示意图轨顶风道典型断面示意图4.2施工顺序为合理安排站台板与轨顶风道施工的交叉作业,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为前提,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

施工左线站台板时安排施工右线轨顶风道,施工右线站台板时安排施工左线轨顶风道。

4.3施工流程站台板:站台板下基面清理→预埋钢筋开凿、植筋→构造柱、支撑墙钢筋制安→构造柱、支撑墙模板安装→搭设支顶架→支顶架检查与加固→站台板模板安装→站台板钢筋制安→检查预埋件及预留洞→验收→浇筑砼。

轨顶风道:钢管支架搭设→预埋钢筋开凿、植筋→整体钢筋制安→风道底板、吊墙模板安装→预留洞检查→验收→浇筑砼。

5钢筋、模板及混凝土施工5.1钢筋施工5.1.1普通钢筋施工(1)结构钢筋加工在加工场(位于材料吊装口)按设计加工成型,采用25t龙门吊及人工运至现场绑扎,预留钢筋与后期安装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受条件限制时,只能由材料吊装口吊运至结构再由人工搬运就近进行加工安装绑扎。

(2)站台板及轨顶风道钢筋制作安装较为简单,要求与原来预留的钢筋按设计及规要求进行焊接或进行植筋,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配筋。

施工完成后必须按有关的设计图及规要求进行验收。

(3)绑扎双层钢筋网时,钢筋骨架以梅花状绑扎,并设足够数量的架立筋,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钢筋网片成形后不得在其上堆置重物。

(4)施工分缝处预留钢筋搭接长度并按有关规要求错开。

5.1.2钢筋植筋施工5.1.2.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定位→钻→清→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养护→检验(1)定位按预设要求标明钻位置、型号,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侧(对于梁、柱)或者分布筋侧(对于板、剪力墙)。

(2)钻①钻宜用电锤或者风钻成,如遇钢筋宜调整位避开。

钻机成,钻碎屑应用洁清水冲刷干净,并晾晒至干燥。

②钻径d+4∽8mm(小直径钢筋取低值,大直径钢筋取高值,d为钢筋、螺栓直径)。

③当基材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对于HRB400(Ⅲ级)级螺纹钢筋,Q23级、Q345级螺栓和5.6级螺杆,钻深15d,锚固力一般便可大于钢材屈就值。

对于HPB300无螺纹(即光圆)钢筋或者螺杆,钻深度宜再增加5d。

④现实钻深度可参考15d的基准,按照现实所需锚固力大小,并考虑施工要求,现场拉拔试验或者按照关于规计算确定。

⑤当现实所需锚固力较小时(如用螺栓固定用具、管线、支架等),可按螺栓长度确定钻深度,但深度不宜小于5d。

⑥钻有效深度自构件表面坚实的混凝土算起。

⑦钻不应配置于构件的掩护层或者装饰层。

⑧所用首要用具:电锤或者风镐(3)清①钻完结,查抄深、径合格后将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之后用毛刷将壁刷净,再次压缩空气吹,应重复举行3∽5次,直到无灰尘碎屑,最后用棉纱织成的布蘸丙酮拭净壁。

如有废,用植筋胶填实。

②钻应干燥。

③所用首要用具:空压机、毛刷。

(4)钢材除锈①钢材锚固长度围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新钢筋、螺栓的青色氧化外皮也应祛除),并打磨出金属光泽。

②所用首要用具:角磨机、钢丝轮片。

(5)锚固胶配制①植筋胶为A、B两组份,配胶宜用机械拌和,拌和器可由电锤和拌和齿组成,拌和齿可用电锤钻头端部烧焊十字形Φ14钢筋制成。

少量可用细钢筋棍人工拌和。

②取洁净容器(分子化合物塑料或者金属盆,不能有油污、水、杂质)和称重衡器按比例混合,并用拌和器拌和10分钟左右至A、B组份混合匀称截止。

拌和时最好沿同一向拌和,制止混入空气形成气泡儿。

③胶应现配现用,每次配胶量不宜大于5公斤。

④所用首要用具:拌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6)植筋①铅直植筋将胶直接流、捣进中便可②植筋时可用Φ6细钢筋共同托胶板(干净木板)往捣胶,也可以让工人戴好皮手套,将配好的胶成团塞、捣进。

③倒垂植筋选用高触变形植筋胶,该胶不流淌,可成团塞、捣入。

④钢筋、螺栓可扭转或用手锤击打入,手锤击打时,一手应扶住钢筋或者螺栓,以确保对中并制止回弹。

若先将一较短电锤钻头端部烧焊6mm厚小铁板,之后将电锤功能调为冲击状态,利用电锤的持续冲击力,可降服植筋胶的阻力,快速无回弹地将钢筋送至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