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关怀 暖人心——东莞市教育局王任槐副局长等领导莅临

领导关怀 暖人心——东莞市教育局王任槐副局长等领导莅临

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粤台合作培训班学习报告大朗镇中心幼儿园周丹范观琳12月3日—12月28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与台湾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合作举办的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粤台合作培训班第一期的培训。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宝岛台湾的本土文化、人文气息,更感受到了台湾地区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现代教育视野,完善了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丰富了我们的保教实践经验。

本次学习,我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进行集中研习,称之为研习阶段;第二阶段,奔赴台湾优秀幼儿园跟岗学习;第三阶段,我们参访台湾标杆性园校,我们称之为参访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回到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总结分享,我们戏称为“三明治”培训。

此次学习,我们收获匪浅,受益良多,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反思总结如下:一、收获(一)理论收获本周学习,聆听了来自台湾的几位学前教育领域专家的专题讲座,内容非常丰富,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等形式,从幼儿园课程、家长工作、幼儿行为观察、学习评量及教师教学档案几个方面,展开两岸学前教育政策、观念和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学前教育理论及实践问题的学习与研讨。

在感叹教授们知识渊博的同时,我们也逐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的贫乏,平时只顾着埋头拉车,却无瑕抬头看路。

如今,教育的理论、方法、形势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吐故纳新、弃莠汲良,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工作达到最优化。

(二)跟岗学习12月9日,我们抵达了台湾,并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台湾考察活动。

我们一组6人,来到了台北市立南海实验幼儿园跟岗学习。

南海实验幼儿园是一所以“全人教育”为核心,尊重与维护儿童权益及身心健康与发展的幼儿园,园所的教学先后经历了单元课程、主题课程、方案课程三个阶段,目前开展的是方案课程。

连续4天的跟岗,让我们对台湾的幼教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获益匪浅。

下面谈几点感触最深的事例:1、环境创设走进南海实验幼儿园,第一感觉是整洁优美,布置巧妙。

幼儿园的园舍除了建筑楼外,将其他空间分为前院、后院、地下室三大部分。

幼儿园的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空间利用得非常巧妙,活动区域分为前院、后院、地下室。

前院中大面积的纯泥草地,为孩子们充分接触大自然提供了机会;后院的蓄水池,既让孩子们零距离的接触水源,也便于在行动上开展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最妙是后院沙池的创意,孩子们在玩沙的时候,发现沙池里有小猫的粪便,他们想了许多解决的办法,如竖警示牌为猫搭建一个厕所等,但可行性都不高。

最后,经过孩子们的反复讨论,决定用纱网将沙池围起来,这样小猫就不能进去沙池了。

只是幼儿园的一个角落,却让我们感动于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感动于幼儿园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理念及对孩子的充分尊重。

2、教研活动我们参加了南海实验幼儿园为期半天的全园教师的教研活动。

据园长介绍,主要针对教师开展方案教学而展开,已连续性的开展了多次。

每次由不同的班级老师,轮流针对自己班方案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分享,每个老师都有均等的分享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园长亲自参加了教研活动,并邀请大学的学前教育系教授进行跟踪指导。

教授上午已随机到各班了解了方案教学的开展情况。

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从方案缘起、设计、开展、进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讨论,氛围轻松而又热烈。

教授也会适时的提出质疑和建议,指导教师接下来更好的开展活动。

半天的教研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们的轻松愉悦,感受到幼儿园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

特别是教授的专业引领,更让教研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

这些都为我园今后的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3、校外教学我们跟岗的彩虹班当时正在开展方案课程——《故事》,一天,我们跟着老师和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了台北小巨蛋的“品味亲子梦想馆”。

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教学模式带来的惊喜。

有讲故事、演故事、创编故事、画故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孩子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拓展了思维,获得了更多讲故事、演故事的经验。

今后我们也可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

4、家园合作跟岗学习的第三天,彩虹班来了两位爱心妈妈,协助教师开展角落活动(区域活动)。

孩子们分成了三组,一组进行烹饪活动。

在郑老师和一位爱心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彩虹班的种植区。

孩子们自已动手,拔葱、洗葱、切葱,老师和好面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起了葱油饼,擅长厨艺的爱心妈妈,耐心的指导孩子做饼,最后帮全组的孩子煎起了饼。

另外一位爱心妈妈也没有闲着,她独立带着8个孩子,在活动室的手工区,进行美工剪纸活动。

心灵手巧的她,指导着孩子用小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花样和图案。

当全班的孩子回到活动室,品尝着香喷喷的葱油饼时,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烹饪活动中,孩子们凡事亲力亲为,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又发展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爱心妈妈在活动中的专业、专注,使其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好帮手。

教师在巧借与巧用家长资源中,帮助孩子成长,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5、用心观察户外运动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及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跟岗的最后一天,彩虹班开展户外跳绳活动。

活动的前半段,老师让孩子们自由进行跳绳活动,有的孩子单独跳,有的孩子两、三个伙伴一起跳。

老师在旁仔细观察孩子的能力发展情况,并对难以掌握跳绳技巧及能力较弱的孩子,现场作了详细记录。

活动的后半段,老师根据记录,一一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不同的孩子克服困难,掌握跳绳的技巧。

一个简单而普通的户外运动,让我们在细节中感受到了教师对孩子个别差异的充分关注。

看到孩子们在跳绳练习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再一次对老师的专业与敬业肃然起敬。

(三)参观考察在台湾的第二周,我们依次参观考察了台湾不同地区的标杆性学校(园),在这里,几间“另类”的学校(幼儿园),让我见识了教育创新的奇迹。

第一所是宜兰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国民中小学、幼儿园。

这是一所以“让学习内化到身体里面”为教育理念,重视对孩子感官的保护,提倡“善真美”的教育的学校。

在校园里没有操场和跑道,不鼓励竞争,到处是绿地,让学校成为大自然里面的小自然。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和感动的是,创办人张纯淑女士用执着、追求来实现教育的理想,用生命换取教育,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所是宜兰人文国中小。

这是一所没有校门和围墙、活动室没有隔间、没有铃声的学校,提倡对孩子的适性教育,采取混龄编班,校内教师协同教学,孩子进行选课、跑班、分组报告的学习形式。

参观的是国中小部,但其理念与幼儿教育是相通的。

一是强调爱的教育,温和而坚定的对待孩子,主张言传身教,没有打骂体罚;二是注重孩子的个别发展,培养孩子能带走的能力。

第三所是台中道禾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的精髓在于“以大自然为老师,以二十四节气的大自然时序,随着四季循环学习生活”,采用园本节气综合课程。

崇尚“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主张“快乐先于学习,学习亦可快乐”。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只吃蔬食,到学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活得像个孩子。

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在音乐中开始,也在音乐中结束。

这三所学校让我们感叹:原来教育可以这样做!原来教育可以不一样!二、思考在台湾为期两周的跟岗学习和参访,听了各所台湾学校(幼儿园)创办人或校长的分享,并和他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让我们对台湾的学前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既有许多共通之处,也有许多“不同”引发我们思考。

(一)精良的教师队伍。

1、正式教师待遇高。

在与跟岗的南海实验幼儿园交流中得知,台湾考取正式幼儿教师要经过多层的考试和严格的甄选,因台湾少子化现象日趋严重,储备教师(有幼儿教师执照却不任职)有余,正式教师的职位更是一位难求。

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教育部门统一考试,统一安排幼儿园。

正式教师属政府公务员,待遇优厚,月薪4—5万台币(折合人民币13000万左右),服务满25年并达到50岁即可退休,退休金不低于任职时的收入。

2、教师工作量大、专业水平高。

台湾的幼儿园,每班配备两位教师,没有保育员,幼儿人数在25—30人左右,我们跟岗班级的两位老师从早上7:30一直工作到下午4:30,不管是教学活动、幼儿午休看顾、幼儿用餐等等,都由两位老师合作完成。

下午放学后,她们一般还要留在班上进行对话,商量方案教学的下一步走向,对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沟通和交流。

期间,她们还要完成孩子的“学习档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高度专业化。

(二)多元的办园模式我们跟岗的南海实验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幼儿园,台中的道禾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而慈心华德福学校、人文国中小都是公办民营模式。

是“集众人之力促成的教育”。

因办学理念不同,各个学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课程模式。

田园教学、节气课程,没有围墙的学校、宽广泥泞的草地、芦苇密布的池塘、泰雅人的树屋,幼儿园叫“部落”、中小学分“班群”,行动高中、无学籍高中……。

这些另类学校“长得与一般学校不一样”。

俗话说,一粒种子,总有适合它的一块土地。

在台湾,办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每一个孩子,总能找到一所适合他的学校,这就是台湾“教育松绑”后形成的多元化教育,给了家长和孩子充分的教育选择权,同时也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开放、多元和尊重差异。

(三)家、园、社区一体合作1、家长志工。

我们去的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几乎都能看到家长志工的身影:南海实验幼儿园班级角落活动中的组织者,人文国中小里侃侃而谈为我们做导览的,这些都靠家长志工的参与。

我们在台北做社区文化踏查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70多岁的家长志工爷爷做导览,从植物园、自由广场到龙山寺,他的博古通今令人赞叹。

幼儿园里的蕨类植物园是他一手栽种而成,里面种植了30多种蕨类植物。

更难得的是,他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了,他仍坚定地认为“幼儿园的事就是我的事”。

2、社区资源。

在台湾,幼儿园将社区资源运用的淋漓尽致,而社区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尽心的为幼儿教育服务。

不论是我们在南海实验幼儿园跟岗时到“亲子品味梦想馆”去校外教学,还是在西松附幼里看到的社区“大爱妈妈”们表演的“品格剧场”,亦或是孩子们参观邮局时,每一位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总是将孩子的事当成自已的事,将孩子的教育当成自己的工作,认真、尽心的为孩子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四)重视特殊教育在台湾,每所幼儿园都有若干不同程度的身心障碍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入学,由政府立法保障,每年会有专门的机构对这些孩子的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程度轻微的进入普通班级,该班级每加入1名障碍孩子可减少3名正常孩子,程度严重的进入特别班,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辅导。

从而保障了不同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