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音乐汇总

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音乐汇总

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音乐(讲稿)041201042 朱虹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文化六大音乐断代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20世纪;现在我们在日常的表达中,常常也将巴洛克时期(诸如巴赫、亨德尔的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主要是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统称为“古典音乐”。

然而,真正在音乐史中所称的“古典音乐”,是指“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按照一般的看法将J.S.巴赫去世的1750年至贝多芬去世的1827年前后这段时期,称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又有学者将其再划分为“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同时,也有人将“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称为“后巴洛克主义音乐时期”,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也称为“古典主义音乐高峰时期”;与前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直接相关的音乐风格是“洛可可”、“华丽风格”和“情感风格”,即1730-1770年,这一时期是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相交叉的一个历史阶段。

背景原因同其他任何音乐流派一样,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之所以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正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工业革命与科技的发展促使整个西方文明大大向前推进,王权与神权同时面临危机,封建社会制度濒于土崩瓦解,欧洲各地都出现了新的经济体制。

在思想文化领域,法国“百科全书派”掀起“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科学与知识的自由传播,呼吁宗教的宽容、人类的博爱。

18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文学戏剧界的“狂飙突进运动”,在响应启蒙精神的同时,更强调人的感官直觉,追求自然、天性和本能。

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可说是构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

此时,一批批百科全书相继问世,众多的人文历史、文化著作出版,促使一个思想清晰、有秩序与讲究精确的“理性时代”的到来。

思想的变化导致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乐器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提琴类乐器制造技术提高得很快,键盘类乐器如古钢琴的羽管键琴向现代钢琴过渡,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使音乐创作意识的变化,并导致音乐理论观念的发展。

就音乐而言,18世纪的音乐生活更加世俗化、民众化,音乐从教会、宫廷进一步走向市民生活。

在城市中,专供市民欣赏的音乐会繁荣起来,供市民欣赏音乐会的场所大量出现,听音乐会成为市民(甚至是贵族也前往)的一种时髦风尚。

此外,在城市中的酒馆、集市中,音乐娱乐性质的业余歌唱、器乐的独奏、重奏异常活跃。

维也纳古典乐派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家群体。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维也纳,并在那里创作出大量的经典作品。

他们受到欧洲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出带有鲜明人道主义思想和明朗奋进乐观的作品。

他们继承了欧洲特别是德奥音乐的文化传统,并对音乐的各种体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他们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了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写出形式严谨、内容深刻、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器乐和声乐作品,成为后世之楷模。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风格特点是简练、明晰,乐句处理得清晰明显,更平衡和具规律性,节奏音型也具规律性和简洁性;古典主义音乐具有新的强弱对比的观念;此时期器乐第一次占有了比声乐更重要的地位;管弦乐队和室内乐小组如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成了一种典型的器乐样式;奏鸣曲式是古典主义时期许多器乐的结构的基础,这一曲式可以分别用在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体裁上;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作品确立了主调和风风格的主导地位,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复调对位手法,其作品既有明晰而严谨的形式,又充满深刻的思想内涵;既吸收了德、奥民间音乐的传统,又富有高超的作曲技法,这一切使他们的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使欧洲古典主义音乐达到了一个顶峰。

莫扎特莫扎特4岁时创作了第一首协作曲,7岁时又写出第一首交响乐,12岁创作了第一出歌剧,他的一生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原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札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在莫扎特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列奥波尔得德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岁的儿子正聚精会神地趴在五线谱纸上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

孩子的举止使两位大人相觑见笑,面对着纸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们以为这不过是小孩的胡闹。

然而,当细心的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看过之后,发现这张乐谱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将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开始指导莫扎特作曲并带领他举行演出。

】【给莫扎特修理过头发的理发师回忆:帮他弄头发是件很困难的事,他从来坐不安稳,每时每刻都有灵感出现,然后他就会立刻冲向钢琴,理发师只能手里拿着头绳跟在莫扎特后面。

】莫扎特的音乐人生可分为三个时期。

少年时期(公元1762-1773年),萨尔茨堡时期(公元1774-1781年)和维也纳时期(公元1781-1791年)。

在少年时期的旅行演出(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

)中,他接触了欧洲当时最前沿的音乐艺术—意大利和法国的歌剧,德国的器乐,也认识了很多的音乐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和新的音乐体裁与形式。

在此期间,莫扎特已出版了6首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年),《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年)等作品。

在萨尔茨堡时期的1774-1781年(1773年底,莫扎特与父亲返回萨尔茨堡。

此时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随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

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

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

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间,莫扎特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文化学习,包括拉丁、意、法、英语等课程。

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小夜曲、嬉游曲以及他的正歌剧《伊多梅维斯》。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反映出欧洲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

新因素的出现,增强了其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与确立。

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摆脱了宫廷和教会的束缚,成为自由作曲家或独立音乐人。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到维也纳谋生。

)维也纳的10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

1782年7月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的著名歌剧《后宫诱逃》是他1781年和大主教决裂后完成的。

1782年,莫扎特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同一位音乐家的女儿结了婚。

婚后,他没有固定职业,繁忙的写作和演出活动以及家庭中接踵而至的悲剧(孩子的接连早夭、妻子重病),精神上和债务上的沉重负担,压得他透不过气。

莫扎特和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创作经验。

1784年,莫扎特加入“共济会”,热心参加了这个带了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他对其中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以此思想启示写出了许多作品。

歌剧《剧院经理》、《费加罗的婚事》、《唐璜》、《女人心》都是在维也纳完成的。

1791年9月他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死后他被葬在维也纳的贫民公墓。

代表作品①歌剧:《费加罗的婚事》、《唐璜》、《魔笛》。

②交响曲(50部):No.31.D大调《巴黎》(1778年)、No.35.D大调《哈夫纳》(1782年)、No.38.D大调《布拉格》(1786年)。

③协奏曲(50余部),钢琴、小提琴等。

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继承了巴洛克协奏曲的传统,发扬了新的创造精神,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

④弦乐四重奏:K.387,G大调、K.421,d小调、K.428、K.458、K.464、K.465.献给海顿的6首(1782-1785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显得格外突出,它们既有海顿四重奏声部独立性强以及艺术含量、技术含量的丰满均衡的品质继承,又有莫扎特自己所具有的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

⑤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单簧管五重奏、钢琴五重奏,古典主义均衡感。

⑥钢琴作品,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幻想曲、二重奏和双钢琴。

贡献他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第一位脱离权贵保护自由作曲家。

自从莫扎特之后音乐家才渐渐意识到自由的重要,直到贝多芬之后音乐家才真正找到了尊严。

在音乐史上他进一步完善了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并把四重奏这一个新形式推向高峰。

在歌剧上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

他的作品几乎涉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音乐形式。

很多作品例如:单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安魂曲等等成为后世的范例,直到今天仍然很少有人能作出与之并驾齐驱的作品。

他为日后绵延300余年的音乐历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莫扎特死因缺少维生素D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前大气物理学家威廉·格兰特认为:1762到1783年间,莫扎特的感染症状多出现在10月中旬和5月中旬。

这是因为在纬度较高的奥地利萨尔茨堡,人体由于缺乏光照而无法合成维生素D,这一情况可能持续达半年之久,以致莫扎特无法抵御疾病的侵袭。

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食用生的或没有煮熟的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的症状是四肢肿胀、发烧,并且全身发痒。

在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里,严重的旋毛虫病可以致命。

而莫扎特生前也抱怨说身上很痒。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专家简·赫希曼是根据1791年10月7日莫扎特写给妻子康斯坦丝的一封信推断莫扎特的死因:莫扎特在信中写道:“你猜我闻到了什么味道?猪排味!多么好闻的味道啊,我要去吃,并祝你身体健康!”写完这封信45天后,莫扎特就离开人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