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构造地质学学科(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构造地质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系统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室内工作方法;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共设置下列3个研究方向。

1、石油构造分析
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5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5学分内。

(一)学位课8门(共21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10学分
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一外国语。

(2)专业学位课5门,11学分
本学科点的专业学位课包括地质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勘探构造分析。

(二)选修课18门(34.5学分)
选修课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方向的需要,以及研究生原有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共同确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修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但所选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阅读60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资料,且外文资料比例应占三分之一以上,并做到有检查,有考核。

选修课包括第二外国语和体育课,二者均不计学分。

(三)补修本科生课程
这类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选修课外,还应补修该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5~8门,如不满规定的本科课程,不能进入硕士生论文撰写及答辩。

(四)教学(社会)实践
硕士生的教学(社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40学时,由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最后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2学分。

教学(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本门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有直接初步的锻炼。

教学(社会)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辅导答辩,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辅导工作。

(五)野外地质调查
地质类专业研究生应当十分重视野外地质调查及第一性地质资料的收集,这不仅是论文工作所必需,也是培养和提高研究生野外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野外地质调查主要结合自己的硕士论文进行,参加有野外地质和油田现场地质资料收集的科研项目,要求全面掌握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分析的方法。

附: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者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学位课以听课为主,统一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考试、写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6、经常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六、中期筛选
对攻读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分流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所谓“筛选分流”是选拔优秀,促进多数,淘汰个别的一种鞭策机制。

研究生的素质应从品德、学识、能力三个方面来衡量,通过中期筛选对研究生进行一次全面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培养目标教育。

七、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硕士生论文质量,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其主要数据、图件基本上是研究生自己采集、编制。

采用他人成果需标注,且其数量要严格控制。

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进行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院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10次,并用中、英文作学术报告各1次,硕士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系)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和系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科学研究。

论文的选题要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有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意义或价值。

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和撰写完学位论文后,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组织论文答辩。

通过答辩者,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表构造地质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

开课单位备注
学位课
00000001A 自然辩证法54 2.5 1 政法学院00000003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1.5 2 政法学院00000004A 第一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200 6 1、2 外国语学院0000000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 2 1 计算机科学学院00000006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50 2.5 1 信息与数学学院07090101A 地质统计学40 2 1 地科学院07090401A 盆地构造分析40 2 1 地科学院07090402A 油区构造分析402 1 地科学院
选修课
系列
课至
少选2

07090403B 大地构造与岩石圈动力学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404B 构造应力场分析32 2 2 地科学院
08180101B 油藏描述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04B 层序地层学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04B 测井地质学40 2 2 地科学院
08180104B 地球物理储层表征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11B 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12B 含油气系统与成藏动力学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10B 石油资源定量评价与勘探决策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06B 储集岩成岩作用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10B 碎屑岩岩石学40 2 1 地科学院
07090116B 碳酸盐岩岩石学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121B 碳酸盐沉积与油气储层40 2 2 地科学院
07090405B 板块构造和沉积作用16 1 1 地科学院
07090105B 储层地质与建模40 2 1 地科学院
07090119B 现代沉积与沉积模拟40 2 2 地科学院
08180102B 沉积盆地分析40 2 2 地科学院
08180110B 地球科学前沿讲座40 2 2 地科学院
00000013B 第二外国语(日语、俄语)60 2 3 外国语学院






地球科学概论30 1 地科学院
古生物地史学30 1 地科学院
结晶学与矿物学30 1 地科学院
沉积岩石学40 1 地科学院
构造地质学40 1 地科学院
地震勘探原理40 2 地科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40 2 地科学院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40 2 地科学院
实践部分07090426B 教学实践20 1 地科学院
(至少选2
个环节) 07090427B 社会实践20 1
07090428B 科研实践20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