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学设计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小学2.学科: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复习上册书第四章有关其后的内容,并预习课本,温故知新。

(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西伯利亚的地理位置,以及与西伯利亚地区的相关的新闻。

二、教学课题本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课的一个课时。

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区域地理的学习,在上册已经了解全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

通过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区域地理的地图、数据和图片资料,开始学习并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前面已经从地理位置、地形两个要素分析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这节课将从亚洲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并能举一反三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练习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气候,亚洲气候是一条“明线”,欧洲气候是一条“暗线”。

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出欧洲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特点。

本节教材的设置,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与资料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等多方面的能力,另外还有地理计算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利用亚洲各地独特的风貌,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造融洽愉悦的情景,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难点:欧洲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备课时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相关教案,结合教学参考书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形式。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搜索下载亚洲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不同景观图,图文并茂做成PPT课件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亚洲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百度()搜索下载亚洲气候的相关文字资料,以及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等图库资料,通过读图分析掌握亚洲气候特点,培养其读图析图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流程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本节课流程如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3. 合作探究4. 拓展提升5. 总结收获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百度搜索亚洲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视频《最佳亚洲旅游风景》(/show/JxRwy_DVPbgWVNCh.html),指导学生在亚洲政区图中找出视频里提到的国家和城市。

【板书】亚洲的气候【教师活动】通过欣赏这段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地域辽阔的亚洲各地的气候差异也是如此显著,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展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1.能正确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2. 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难点:欧洲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展示学习提纲题。

1、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读图1-7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说说亚洲没有哪些气候类型?3、读图 1-7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说说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的范围?4、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图,哪一个大洲的季风气候分布最广?原因是什么?5、阅读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材料,思考冬季风、夏季风的发源地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整理问题的答案。

【合作探究】【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回答第一题和第二题,并总结:亚洲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由此而知,亚洲的气候特点之一:复杂多样性。

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亚洲气候,展示百度搜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

【百度图片】/i?word=%D1%C7%D6%DE%C6%F8%BA%F2%CD%BC&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0【板书】1、复杂多样性【教师活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亚洲的气候如此复杂多样?【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别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位置)方面阐述。

【百度知道】/question/47409156.html?an=0&si=8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回答第3题,并通过百度搜索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亚洲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景观图片以及地理位置。

【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 rd=乞拉朋齐/i?fr=bk&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 l=2&word=塔克拉玛干沙漠【教师活动】亚洲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气候大陆性显著,这也是亚洲气候特征之二。

大陆性气候是相对于海洋性气候而言的,现在请同学们对照下边,归纳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气候特征气温年温差降水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教师活动】学生填好表后,简要解释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百度百科】/view/21241.htm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

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view/79467.htm大陆性气候(受大陆影响大)海洋性气候(受海洋影响大)海洋邻近区域的气候。

如海岛或盛行风来自海洋的大陆部分地区的气候。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

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

【板书】2、大陆性显著【教师活动】百度搜索音频《黄土高坡》并播放。

【百度MP3】/m?word=%BB%C6%CD%C1%B8%DF%C6%C2&lm=-1&f=ms&t n=baidump3&ct=134217728&lf=&rn=黄土高原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国中部,大家注意听这首歌里提到了哪些风向?并在课本图1-7上标出风向。

【学生活动】倾听并标注。

【教师活动】歌中提到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就是季风,我们上册学过,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你们还记得原因吗?【学生活动】回顾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季风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百度百科】/view/41483.htm【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通过读图1-8和1-9,并根据我们对夏季和冬季天气的感受,思考季风的性质,填好下表。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投入,思考不出的开始讨论。

【教师活动】冬季风发源于西伯利亚,大家谁来给我们讲讲你所了解到的西伯利亚?【学生活动】根据预习时在网上了解到的西伯利亚的知识,积极发言描述。

学生热情高涨。

【教师活动】亚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陆差异悬殊,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这是亚洲的气候特征之三。

【板书】3、季风气候显著【教师活动】我们中国就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同学们根据我们的现实生活考虑一下,季风气候对我们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呢?【学生活动】学生有兴趣的思考,小组内热情洋溢的讨论着季风气候下农业生产的利弊。

【教师活动】总结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拓展提升】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的影响分析了亚洲气候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性显著。

接下来将由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分析欧洲气候特点以及成因。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总结欧洲气候特点和成因【百度知道】/question/339290290.html【总结收获】【教师活动】哪位同学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学生踊跃回答。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将这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列一个提纲,看看谁的又完整又具体。

【板书设计】三、亚洲的气候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大陆性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

四、欧洲的气候1、温带气候为主;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通过读图、分析地图的方法学习了亚欧两洲的气候特点,通过对比了解了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和不同特点。

在学习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音像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课堂积极性高,师生合作轻松,学习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