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⑤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加强了各民族间联系
((3)隋朝:①政治: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②经济: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其所起的最大的作用是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西南:①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东南: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对外:反抗侵略
A、东北: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
4、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朝:
①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③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①实行行省制度
目的: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中央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影响: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②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③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6)明朝:
对内:A、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
②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B、司法上: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
C、思想上:修建长城;南开灵渠,统一岭南。
(2)西汉: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实行抑商政策,将铸币权(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③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4)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唐太宗: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5)元朝:
①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②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7)清朝:
对内:治理边疆
A、西北:①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②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B、东南: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时期
特征
主要史实
古
代
分裂
三次大分裂时期:①
春秋战国时期;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统一
1、四次大统一时期:①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②西晋;③隋唐时期;④元明清时期。
2、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四个朝代:秦、西晋、隋朝、元朝。
3、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