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PPT课件
4
.
病原学
❖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 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 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 布鲁氏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培养中 缓慢生长、需氧、不运动。目前实验室研究多用牛、羊新鲜胎 盘加10%兔血清制作培养基,其效果较好。但即使在良好培养 条件下生长仍较缓慢,在不良环境,如抗生素的影响下,本菌 易发生变异。当胞壁的肽聚糖受损时,则细菌失去胞壁或形成 胞壁不完整的L型布鲁氏菌。这种表型变异形成的细菌可在机 体内长期存在,伺环境条件改善后再恢复原有特性。
❖ 家畜中感染有羊种、牛种布氏菌。
❖ 牛种菌在牛中有一定带菌率,可以造成人感染,但是一般 不引起发病。
❖ 疫苗预防布氏菌在家畜仍然有作用。
❖ 既往猪种菌所在地仍有活动。
❖ 布7 氏菌的自然疫源性。
.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 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 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 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中3人给病羊接生过);另外2例,1例被病羊咬伤手,另1例无明 确接触史。 ❖ 男性发病4例,女性发病2例。
2
.
纲目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3
.
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
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杆菌)侵 入机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 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14
钩体病
斑疹伤 寒
15
新生儿破 伤风
新生儿 破伤风
16 流 脑
流脑
17 布 病 钩 体 病
斑疹伤 寒
艾滋病
新生儿 破伤风
流脑
狂犬病 7
血吸虫 8 病
百日咳 9
新生儿 10 破伤风
11
2008 肝炎 肺结核 痢疾 梅毒 麻疹 淋病 猩红热
布病
疟疾
伤寒
2010 肝炎 肺结核 梅毒 痢疾 淋病 麻疹 布病
6
.
布病病原学临床特点
❖ 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
❖ 人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种菌,趋向于羊种3型,羊种菌一般 是强毒菌株。
❖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 率可高达40%以上。
❖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
❖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 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
牧民 14.24%
医务人员 0.28%
其它 10.92% 农 民
70.44%
12
.
布病疫情上升主要原因
布病致病菌型由牛种菌转为致病力强的羊种菌Ⅰ型。 饲养户购入或引进牛、羊时不重视牛、羊是否健康。 牲畜交易市场管理混乱,造成病畜输入。 发现病牛、羊后处理淘汰不够及时,造成疫情蔓延。 临床医生误诊,不能及时发现布病疫情。 村医缺乏布病防治知识。
10
.
2000-2012.5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2000
2002
2004
2006
1
肝炎
肝炎
肝炎
肝炎 1
2 肺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 2
10 猩 红 热 猩红 热 猩红 热 布 病 3
11 乙脑
乙脑
布 病 出血 热 4
12 斑疹伤寒 百 日 咳 乙脑
乙脑 5
13 百 日 咳 布 病 百 日 咳 艾滋病 6
因此,人作为传染源 的意义不大。
9
.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 季节: 四季,以家畜流产季节春末夏初为多。 ❖ 地区:牧区>农区,农区>城市。 ❖ 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
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 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 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 况的影响。
❖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 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 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 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5
.
病原学
❖ 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氏菌属(Brucella
肺结核 梅毒 淋病 布病
猩红热 艾滋病
猩红热 伤寒
艾滋病 出血热
伤寒
麻疹
.
布鲁氏菌病职业构成转变
1950~1981
皮毛及制革工 21.01%
屠宰及肉食加 工 者 12.47%
牧 民 19.34%
农 民 4.65% 兽 医 11.46%
2010
儿童 0.77% 学生 2.82%
干部职员 0.53%
布鲁氏菌病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
莒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杨金玲
1
.
莒县发病情况
❖ 截止目前共发6例。 ❖ 2013年3例,发病到诊断分别是60天,210天,150天。 ❖ 2014年3例,从发病到诊断1例是90天,2例是6天。 ❖ 发病乡镇:招贤3例,城阳1例,夏庄1例,小店1例 ❖ 首例发病时间:2013.3,10月明确诊断。 ❖ 发病年龄在38-61岁,有明显职业史,其中有4人是羊饲养户(其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猪牛羊三种意义最大。致病力、症状:羊种最重,牛种最轻
❖ 传播途径 : ➢ 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 经消化道传染 ➢ 经呼吸道传染 ➢ 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 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
8
.
流行病学
病人作为传染源?
虽有个案报道,但在 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 例的调查分析,未发 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 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 的病例,以及病人家 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 的病例。
13
.
发病机制
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径、菌量、菌型、 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
14
.
发病机制
1、感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