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黄土高原

2017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 土壤有什么 特点?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
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易流失、崩解
延安属于什么气 候类型?降水具 有什么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夏季 多暴雨
滑 坡
人为原因
轮荒 露天 开矿 建窑 洞、 修路、 建设 水利
不合 理的 土地 利用
植被破坏: 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
探究:小流域综合治理
• 什么叫小流 域? • 在小流域的 各个部分应 分别采用什 么治理措施? • 对水土流失 为何要采用 小流域综合 治理的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重点 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农业垦荒
破坏植被
营造宫殿 伐木烧薪 战争
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森林向草原过度 各地理要素 从平原向高原过度 相互交错,生 从湿润向干旱过度 从农业区向牧区过度 态环境脆弱
水 土 流 失 的 分 析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黄土的特殊质地:

候: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易以造成水土流失
植被 :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植被覆盖率低
地表形态特征:
千沟万壑
地势: 西北向东南倾斜
蒙 古 高 原
位置
范围 主要跨越省区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 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 古七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
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比较
黄土高原:
•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 集中 •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 (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 • 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不如南方 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 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 草等生物措 施;兴修水库、打 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 措施 • 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 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区域经济得以发展。
2、原因:
自 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 然 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 人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为 不合理开垦
3、中低产田分布集中
西部的斜缓平原为高产田 中东部的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 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 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地貌特点和成 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影响; • (3)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整 治措施及其适用地段。
• 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 施
准备材料:水土流失的概念
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方针 “保塬、护坡、固沟”
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①打坝淤地:1、修建水库、打把淤地,“淤
地坝”的位置在什么地方?2、打坝淤地有何作 用?
1、沟谷沟道(沟谷是输沙 的路径) 2、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 入下游河中。
(2 )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良 好。
河口----孟津是黄河的中游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
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西至乌鞘岭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 _______ 秦岭 北至 _______ 长城 ,跨越了 南至_______ 山西省 、 _______ 陕西省 _____ 宁夏 等省大部分和 _______ 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以及红 壤贫瘠地,都是农业低产区之所在。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的堆 积作用形成
1、位置和范围
位置: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直到海滨。 范围: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2、地形:宏观平坦,微观起伏,岗地和洼地相间分布
第2课时 重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整治措施
1、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压缩农业用 地,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2、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3 、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4 、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一从经济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更高 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 从生态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多为石质山地,土层薄,一旦 表土蚀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复起来更难。 三 从社会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并且在江河下游地 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 失对社会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地贫瘠,农业低产 (2)河流下游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 (3)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加剧自然灾害
二、 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林
黄土柱
冲沟
40°N 34°N
位置:黄土高原位于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海河上游地区, 面积:60万平方千米
河口
海河
孟津
环境
泥沙入河
地上悬河
下游河床抬升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中国水土流失概况
1、水土流失的分布
—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长江流域(干支流的上游山区) 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
2、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植被、气候(降水)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导因素)
3、水资源短缺
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 原 ②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 因 ③浪费、污染严重 ④ 需求量大 措施:开源节流
4、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1)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2)动力:盛行风 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 (3)形成原因 自然:①气候干旱 ②植被稀少 ③地表疏松 人为:①滥垦滥伐 ②过度放牧 ③违章施工 ④过度开采 (4)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林 ②合理放牧 ③文明施工 ④植树种草
南方丘陵:
•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 有利于流水冲刷,降水量大 且时间长 •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 开发(过度开发,樵采)。 • 整治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 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 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 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等 (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 题,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 保障)
地表 特征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 为厚层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 1000~2000米。
特 殊 的 地 理 位 置
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黄土高原
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 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 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质灾害、 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突出。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破坏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1)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玻碎,流水侵蚀强 (3)植被: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4)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1)破坏植被
毁林开荒,樵采,营造宫殿,战争
(2)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耕作方式落后,使原来的
西部:山麓冲积扇,为缓斜平原 海拔高 土地质量高 中部:冲积低平原 为主体 海拔较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东部: 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原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地势西高东低
二、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农业发展的 三大障碍)
1、三大障碍
干旱:春旱4~6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风沙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地势低平,宜洪涝 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三、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1)特点: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 资源丰富 (2)指导思想:因洼制宜; (3)效果:鱼塘—台田模式 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 利用
2、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1)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2)冶理:关键是使土壤脱盐 (3)调控水盐运动 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 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 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 品种
思考: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主要表现在?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环境遭到后难以恢复。
例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是
①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② 随着人口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③ 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④ 开垦陡坡地、林地、草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 分析 〕 黄土高原地处平原与山区,沿海向内陆、湿润 向干旱、森林向草原、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自然 要素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且一旦环境恶化, 很难恢复,故 ① ③ 正确, ② ④ 是人类活动,这会加 剧环境恶化。答案: 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