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辨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2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2型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4题)A.气陷证B.亡阳证C.气逆证D.气脱证√此题考查大纲中“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和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理解型考题。
容易混淆的选项为B和D。
亡阳证要有汗出湿冷、肢体厥冷的表现,而气脱证是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气脱后,收摄功能缺失故表现出题目中的一系列症状。
2.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皆可出现的表现是( )(2011年第25题)A.面色晦滞B.舌苔厚腻√C.狂躁妄动D.表情冷漠此题考查痰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应用型考题。
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都会有情志的改变,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火热邪气,故表现为阳证和热证,前者多表现为虚证和阴证。
A选项、D选项属于痰蒙心神证,选项属于痰火扰神证。
故选B。
3.心悸气短,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淡白,脉细弱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4题)A.气阴两亏证B.津血俱亏证C.精血不足证D.气血两虚证√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辨气血证候,属于应用型考题。
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属于气虚,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属于血虚。
故选D。
4.患者头晕乏力,过劳则甚,面色少华,证属( )(2009年第25题)A.痰湿内困B.气虚√C.血虚D.肾精不足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属于理解型考题。
头晕乏力,过劳则甚为气虚的表现,头晕为气虚精气不能充养脑髓的表现,面色少华为气虚水谷精微化源匮乏所致。
故选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饮证表现的是( )(2008年第25题)A.痰多色白质黏滑√B.胃脘振水音C.舌苔白滑D.肋间饱满此题考查气血津液辨证中痰与饮的区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痰黏稠而饮清稀,痰多色白质黏滑为痰证的表现。
6.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少腹冷痛者,其证为( )(2005年第26题)A.血瘀B.血寒√C.气滞D.气滞血瘀E.气虚血瘀此题考查病性辨证的临床表现和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
月经后期,紫暗有块,说明有血瘀,少腹冷痛说明有寒,故为寒凝血瘀。
选B。
7.饮停于肺,日久不愈的临床表现有( )(2001年第23题)A.脘痞腹胀B.肠间水鸣C.泛吐清水D.胸胁胀痛E.心悸√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饮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饮停于心肺即为支饮,阻遏心阳,阻滞气血运行,故有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的表现。
饮停胸胁,称为悬饮,可见肋问饱满,咳唾引痛。
胸闷息促。
饮停四肢为溢饮,可见于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痛等。
饮留于胃肠,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可见泛吐清水,脘腹痞胀,肠中水声辘辘。
故选E。
8.肌肤甲错,眼眶晦暗,多属( )(2000年第15题)A.先天不足B.后天失养C.脏腑精气衰败D.内有干血√E.肾精亏损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属于识记型考题。
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肌肤甲错;血行瘀滞,则血色紫黑,故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眶晦暗。
9.以下哪项是血虚证与血瘀证的共同表现( )(2000年第25题)A.心悸B.脉涩C.手麻D.腹痛E.闭经√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血瘀与血虚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瘀阻胞官,血行凝滞,则见闭经。
血虚,胞官失养,血海不能按时蓄溢,也见闭经。
10.痰浊蒙蔽心窍的神志改变的特点是( )(1998年第20题)A.狂言、谵言B.神昏、痴呆√C.悲伤欲哭D.烦躁不安E.疑虑不定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痰蒙心神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痰浊为阴邪,故痰蒙心神会出现神昏、痴呆的改变。
11.症见口燥咽干,唇燥面裂,皮肤干枯,尿少便结,脉细数,此属( )(1997年第20题)A.阴虚证B.血虚证C.津液不足证√D.血热证E.燥邪犯肺证此题考查病性辨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题目中所述口唇皮肤一派燥象,故选C。
因为没有描述到咳嗽少痰等表现,故排除E。
12.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 )(2006年第27题)A.神疲乏力B.内脏下垂√C.少气懒言D.头晕目眩E.自汗此题考查病性辨证,属于应用型考题。
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13.泻下黄褐臭秽稀便,腹痛,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7题)A.食滞胃肠证B.大肠湿热证√C.湿热蕴脾证D.肠热腑实证此题考查脾胃与大肠常见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属于应用型考题。
湿热侵袭肠道,水液下趋,故泻下黄褐臭秽稀便,湿性黏滞而热性急迫故有腹痛、肛门灼热感;热邪伤津,泻下耗液,故有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14.脾肾气虚可导致的病证是( )(2011年第18题)A.月经后期B.月经色红质稠C.月经过多√D.经期腹部冷痛此题考查脏腑兼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脾肾气虚不能摄血,故经血过多或月经先期。
正确答案为C。
A选项为血寒、血瘀或血虚所致,B选项为血热,D选项为血寒或寒凝胞宫。
15.下列选项中,均可出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的是( )(2010年第25题)A.心脉痹阻证与心阴虚证B.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C.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D.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此题考查辨心病证候的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
心病证候都会出现心悸怔忡,但是出现胸闷气短,表明有气虚,而阳虚是在气虚的基础上的,伴有畏寒的症状,故选C。
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肠燥津亏证表现的是( )(2010年第27题)A.大便秘结B.潮热盗汗√C.咽干口燥D.口气臭秽此题考查肠燥津亏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肠燥津亏证指津液亏损,肠失濡润,传导失职,以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脏气不通,秽浊不能下排而上逆,则口气臭秽。
阴津亏损,不能上润,则咽干口燥。
故选B。
17.症见食少纳呆,脘腹痞满,泛恶欲吐,便溏水肿,身目发黄如烟熏,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缓者,属于( )(2008年第26题)A.脾气虚B.脾阳虚C.寒湿困脾证√D.肝郁脾虚证此题考查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主证食少、痞满、便溏说明病位在脾,兼证身目发黄如烟熏、头身困重,说明为寒湿为患。
故选C。
18.眩晕与下列哪项并见,对诊断肝血虚证最有意义( )(2008年第27题)A.面白舌淡B.心悸脉细C.肋胁隐痛D.肢体麻木√此题考查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肝血亏虚,肝失濡养,表现出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肝主四肢,血虚不能荣养四肢,故肢体麻木对肝血虚证有诊断意义。
故选D。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共同有的表现是( )(2007年第16题)A.腹胀B.纳呆C.便溏D.身目发黄√此题考查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脾病的共同表现都有腹胀、纳呆、便溏,而身目发黄为寒湿困脾的临床表现。
20.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甚则夜盲,多因( )(2006年第14题)A.肝气上逆B.肝火上炎C.肝阳上亢D.肝风上扰E.肝血不足√此题考查脏腑辨证中肝病各型的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
肝开窍于目,这种情况多为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所导致。
故选E。
肝火上炎可见面红目赤,肝阳上亢可见头目胀痛,肝风上扰可见两目上视。
21.肝阴不足与肝阳上亢均可见于( )(2005年第25题)A.头目胀痛B.失眠健忘C.腰膝疲软√D.手足蠕动E.眩晕耳鸣√此题考查肝阴不足与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肝阴不足为阴液亏虚,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胁痛、手足蠕动等肝经失养的证候和阴虚内热证候(如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表现,而肝阳上亢有上盛下虚的表现,肝阳亢于上则有头目胀痛、眩晕耳鸣的表现,肝肾阴亏于下,则有失眠健忘、腰膝疲软的表现。
22.肝阳上亢头痛的特点是( )(2004年第17题)A.重病B.胀痛√C.窜痛D.灼痛E.隐痛此题考查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冲扰于头,则头目胀痛。
二、 B1型题(总题数:9,分数:36.00)A.饮留胃肠证 B.饮凌心肺证C.饮停于肺证 D.饮停胸胁证(2010年第91,92题)(分数:4.00)(1).咳喘,痰多色白质稀,胸闷心悸者,所属的证候是( )A.B. √C.D.(2).胸胁胀痛,随呼吸、转侧而痛增者,所属的证候是( )A.B.C.D. √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辨痰饮的鉴别,属于应用型考题。
痰饮上凌心肺则有胸闷心悸。
胸胁胀痛,为水饮内停胸胁的表现。
A.局部疼痛,肤色紫暗,得温可缓B.少腹疼痛,甚则肢冷,月经后期,经色紫暗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997年第103,104题)(分数:4.00)(1).寒凝血瘀证,可见( )A.B.C. √D.(2).气滞血瘀证,可见( )A.B.C.D. √此题考查病性辨证中血瘀证的区别,属于应用型考题。
寒凝血瘀可见局部或全身的寒象,如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实寒证候。
故选C。
而气滞血瘀多见胀痛或胁肋疼痛以及情志改变等气滞表现。
A.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B.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2004年第97,98题)(分数:4.00)(1).伤阴的临床表现是( )A.B.C. √D.(2).伤津的临床表现是( )A. √B.C.D.此题考查病性辨证,属于应用型考题。
伤阴一方面有干燥的表现,另一方面有阴虚则热的表现,而伤津只有津液亏虚肌肤干燥的表现。
A.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B.神疲乏力,气短自汗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2002年第103,104题)(分数:4.00)(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可见( )A.B.C.D. √(2).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可见( )A.B.C. √D.此题考查血虚和阳虚的鉴别要点,属于综合型考题。
血虚证的辨证依据是病体虚弱,从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及全身虚弱,脉细无明显寒象和热象,阳虚则寒,有虚寒的表现,且有气虚的表现,如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细数)无力。
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表现。
A.寒湿困脾 B.脾胃气虚 C.食滞胃脘D.胃寒 E.中气下陷(1995年第83,84题)(分数:4.00)(1).胃脘水声漉漉,口泛清水属于( )A.C.D. √E.(2).小便浑浊如米泔属于( )A.B.C.D.E. √此题考查脏腑辨证的典型症状,属于应用型考题。
胃中有寒,故胃脘有水,且口泛清冷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