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 传播学概论 练习题

自考 传播学概论 练习题

传播学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它是__的有机组成部分。

(A)A. 文化指标研究B. 制度分析C. 传播效果研究D. 讯息系统研究2、用实验证实了英国科学家马克斯韦尔关于无线电波预言的德国物理学家是(C)A. 贝尔B. 马可尼C. 赫兹D. 波波夫3、“推”技术的运用使网上信息接收活动与__传播相类似。

(D)A. 报纸B. 广播C. 期刊D. 电视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A)A. 社会心理过程B. 理性过程C. 感性过程D. 选择过程5、决定自我传播活跃程度的是人脑信息库的(C)A. 外存信息量B. 社会信息量C. 内储信息量D. 网络信息量6、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B)A. 施拉姆B. 卢因C. 拉斯韦尔D. 霍夫兰7、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C)A. 巴斯B. 怀特C. 卢因D. 伯洛8、世纪40年代形成的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即研究取向是(D)A. 新闻学取向B. 社会学取向C. 心理学取向D. 综合取向9、《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C)A. 弥尔顿B. 卢梭C. 约翰﹒穆勒《论自由》D. 伏尔泰10、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D)A. 谁B. 对谁C. 说什么D. 通过什么渠道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D)A. 语言是生成的B. 语言是演绎的C. 语言是无限的D. 语言是静态的12、在传播研究中,问卷主要用于受众调查和(A)A. 传播效果研究B. 内容分析C. 传播媒介研究D. 控制分析13、下列不属于噪音的是(C)A. 报纸排印错误B. 读者逆反心理C. 读者理解偏差D. 读者思想不集中14、提出“参照群体”这一概念的是(C)A.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B. 丹斯模式C. 莱丽夫妇模式D. 马莱茨克模式15、“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C)A. 霍夫曼B. 英尼斯C. 麦克卢汉D. 梅罗维茨16、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最早的实证研究是__在军队中进行的心理实验。

(C)A. 拉斯韦尔B. 拉扎斯菲尔德C. 霍夫兰D. 卢因17、“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这个经典性的定义是___下的。

(D)A. 麦奎尔B. 施拉姆C. 盖普洛D. 贝雷尔森18、传播学的四种理论建构类型中最有影响的是(C)A. 归纳理论B. 演绎理论C. 机能理论D.模型】19、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A)A. 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B. 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C.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D. 丹斯模式中的概念20、关于“操作性”中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C)A. 是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饿描述B. 有着直接服务于传播实践的功能C.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D. 是传播学研究是唯一终极目的21、电脑再某些方面可以替代人脑,这属于(B)A. 一构多功B. 同功异构C. 一构一功D. 异构多功22、下列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是(C)A. 德福勒模式B. 莱丽夫妇模式C. 申农—韦弗模式D.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3、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可以获(A)A. 瞬间视听率数据B. 长期视听率数据C. 平均视听率数据D. 短期视听率数据24、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

这个因素是(B)A. 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25、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A. 社会责任理论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C.集权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26、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B)A.财富B.信息C.时间D.资源27、在下列调查方法中,能够得到某一节目或广告的比较确切的受众人数的是(D)A.日记法B.仪器记录法C.日记兼仪器记录法D.无线电全方位受众调查28、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10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B)A. 偶遇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定额抽样29、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B)A.1356年B.1456年C.1465年D.1645年30、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A)A.人际传播B.群众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二、多项选择题1、从信息理论来看,下列对新闻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A.新闻中的信息量是可以度量的B.新闻的数量和新闻的信息量并不都成正比例C.新闻媒介要重视反馈D.新闻媒介要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提高效益E.为了使社会的信息含量增大,我们应完全以信息的标准去操作新闻流程2、受众的选择性因素不包括(BC)A.选择性注意B.选择性暴露C.选择性复述D.选择性记忆E.选择性理解3、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述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有(BCD)A.德弗勒模式B.拉斯韦尔模式C.布雷多克模式D.申农—韦弗模式E.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4、从当今世界各国的传播实践看,社会范围的传播控制机制主要有(ABCD)A.君主独裁式B.自由放任式C.自我约束式D.国家统管式E.共产主义式5、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是(ABC)A.历史的观点B.机率的观点C.系统的观点D.科学的观点E.客观的观点6、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BCDE)A.等距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D.雪球抽样E.定额抽样7、受众的主要特征有(ABCE)A.广泛B.分散C.混杂D.被动E.隐匿8、被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称之为“新型的综合性的基础理论”的(CDE)A.符号论B.功能论C.信息论D.系统论E.控制论9、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DE)A.提出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C.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D.倡导“内容分析法”E.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10、柯日布斯基等学者从语义学角度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BCE)A.语言是发展的B.语言是有限的C.语言是抽绎的D.语言是动态的E.语言是静态的三、名词解释1、回忆式电话询问法:在电话询问中引导调查对象回忆前一天的活动,在回忆个人行为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时候有可能听到广播,然后通过呼号、频率、主持人、节目或风格等来辨认收听的频道,以显示调查对象前一天的视听行为。

2、《权力的媒介》:美国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学者阿特休尔著。

读书用大量历史事实和现实资料阐述了一个观点,即一切传播媒介都不是独立的,媒介历史都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

3、两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伊里调查的发现,对传播过程作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作用于)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一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产生的依据。

4、政府控制: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形式。

是指政府出于直接维护自身统治、保障政权稳固或捍卫社会大众整体利益的动机,通过立法、行政、操纵新闻等手段,对传播所施加的约束。

5、丹斯模式:丹斯提出的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认知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累积、扩大的,这种累积现象造就了人类文明,而个人和组织则需要自觉地推陈出新。

6、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样的形式之一,又称为“类型随机抽样”,是一种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先分为若干层(即类型),然后在各层中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形式。

四、简答题1、以往传播学者对大众传播进行的“内容分析”得出了那些一般性结论?(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

(2)大众传播所传播的内容,大量的是娱乐性的,分散了受众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3)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大众传媒不但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也力求简单。

2、内容分析法的特点是什么?答:(1)客观性。

操作分析的结论仅取决于被分析的内容本身,而与分析者无关。

(2)系统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个分析过程的操作只采用一套前后一贯的原则和标准,二是所分析的材料是根据严格系统的科学抽样方法抽选出来的能够代表客体的“样本”。

(3)定量性。

通过一系列数量统计指标,能够对特定的传播内容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4)显性内容。

内容分析的直接对象仅限于可观察的表面讯息,至于隐含的深层内容则是内容分析的结果,不是内容分析的对象。

3、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系统的理论框架作为先导;二是研究过程有可靠的控制机制;三是有严格的分析手段;四是得出的结论有良好的复制功能;4、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霍夫兰是美国的实验心理学家,他对传播学的研究,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

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从微观入手,着重对传播(说服性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

在研究方法上,他倡导并亲身实践了“控制实践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