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1)

11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1)


(三)防御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保卫人体抗御外邪 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卫气) 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卫气) 护卫全身肌表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举例说明
如肺司呼吸, 如肺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下降 吸清 入 出 呼浊 宣发 肃降
上升
气运动正常,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 气运动正常,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气机条畅 气运动失常,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 气运动失常 , 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 , 称 气机失调" 有多种表现形式: 为"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 气滞:气运动受阻,停留阻滞于局部. 气滞:气运动受阻,停留阻滞于局部.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 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 气闭:气出入受阻,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 气闭:气出入受阻,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
宗气
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 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 .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称为" 气海"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 , 称为 " 气海 " , 又名为膻 中. 宗气的生成, 宗气的生成 , 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 水谷之气; 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水谷之气 ; 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 , 二者 相结合生成宗气. 相结合生成宗气. 宗气聚于胸中, 通过上出息道( 呼吸道) 宗气聚于胸中 , 通过上出息道 ( 呼吸道 ) , 贯注 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3. 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是气化过程发 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前提与条件. 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于生命 过程的始终. 过程的始终.
(六)营养作用
营养作用是指气具有营养全身, 营养作用是指气具有营养全身,为脏腑组织器 官提供必需营养物质的作用. 官提供必需营养物质的作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具有物质性. 具有物质性. 由水谷精气化生的营气和卫气, 由水谷精气化生的营气和卫气,具有营养全身 的作用. 的作用.
2.与邪相争 2.与邪相争,驱邪外出 与邪相争,
《类经疾病类》"正气不足,邪气有余,正不胜邪, 类经疾病类》 正气不足,邪气有余,正不胜邪, 病必留连不解……正气内强,则根本无害,逼邪外出, ……正气内强 病必留连不解……正气内强,则根本无害,逼邪外出, 则营卫渐平" 则营卫渐平"
(四)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液,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液,津液和精液等液 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其表现形式有: 其表现形式有: 1.固摄血液 1.固摄血液: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气的固 固摄血液: 摄作用才不会逸出脉外(脾气的统摄作用). 摄作用才不会逸出脉外(脾气的统摄作用). 2.固摄津液 2.固摄津液; 固摄津液; 津液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胃液, 津液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3.固摄精液 肾气的封藏作用的体现). 3.固摄精液(肾气的封藏作用的体现). 固摄精液(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来源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精气 先天之气(元气) 先天之气(元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 水谷之气(谷气) 水谷之气(谷气) 自然界的清气 自然界的清气 后 天 之 气 生成来源
(二)气的生成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肾 生气之根
先后天之精 藏于肾中, 藏于肾中, 相互促进, 相互促进, 化生元气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徐雅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气 血 津液 气血津液关系 精 神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Hale Waihona Puke 中医学的气学说, 中医学的气学说 , 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 念 , 生成 , 分布 , 功能及其与脏腑 , 精 , 生成, 分布, 功能及其与脏腑, 血 , 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 , 与古代 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 哲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哲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气 的 生 作用 理 功 能 作用 作用 气化作用 固摄作用
(一)推动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是具有活力的物质,对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是具有活力的物质, 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 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体现 的以下四个方面: 的以下四个方面: 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元气) 1.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元气)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2.推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推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3.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3.推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4.推动津液的生成, 4.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推动津液的生成
2.气化的形式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 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血,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血, 化精,化神等. 化精,化神等.
气的固摄作用减退 固摄血液的功能减退:各种出血证,如尿血, 固摄血液的功能减退:各种出血证,如尿血, 便血,崩漏,肌肤发斑等. 便血,崩漏,肌肤发斑等. 固摄津液的功能减退: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 固摄津液的功能减退: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 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等. 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等. 固摄精液功能减退:可见遗精,滑精或早泄. 固摄精液功能减退:可见遗精,滑精或早泄.
《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 邪客》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 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 司开合者也" 理,司开合者也"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宗气,营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
脾胃 生气之源
肺 生气之主
脾胃相合, 肺为清虚之脏, 脾胃相合,接 肺为清虚之脏, 受容纳饮食, 主司呼吸, 受容纳饮食, 主司呼吸,吸 腐熟运化水谷, 清呼浊, 腐熟运化水谷, 清呼浊,在气 化生水谷精微 生成过程中重 之气 要
先天之精
肾为生气之根
元气
一身之气
宗气
后天之精
自然清气 水谷之气
肺为生气之主 脾为生气之源
(五)气化作用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如体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 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 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废物的排 泄等等都属气化. 泄等等都属气化. 在中医学中,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 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 谢过程, 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
(二)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宗气,
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肾气的概念类同) .(与肾气的概念类同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肾气的概念类同) 组成与分布: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受后 组成与分布: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 天精气的不断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天精气的不断充养,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一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二是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
(一)气的运动 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入四种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人体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 气运动的意义: 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 各种生理活动, 各种生理活动,而且也只有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 的功能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
(二)温煦作用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能温暖全身,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能温暖全身,是人体热量 的来源. 的来源. 气的温煦作用是通过阳气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其生理意义: 其生理意义: 维持机体恒定的体温; 1. 维持机体恒定的体温; 2. 有助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的功能活动; 有助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的功能活动; 3. 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在气的温煦作用下 正常运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正常运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一)人身之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 人身之气,即一身之气,简称"人气"或"气", 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是在全身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 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生者 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为营 行于脉外为卫气; 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聚于 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 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者称为脏腑之 经络之气. 气,经络之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