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朱卫峰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阳和桐庐现在属于省市。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他字,号,又号,他的文集叫做。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这里的“谪”是指。

4.“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出自。

5.“鸢飞戾天”这句出自。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1—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鸡犬相闻..若有光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魏、晋.. D.乃不知有汉,无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

(二)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6—10题。

①若夫淫雨露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圆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山岳潜.形潜:(2)薄.暮冥冥薄:(3)把.酒临风把:(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微斯人,吾谁与归?9.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0.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2分) .‘(三)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完成11-14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耳。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殚.其地之出③犯.寒暑④又安敢毒.耶1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文:1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5分)原句:蒋氏乡邻作用:(四)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19题。

(13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16.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17.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五)阅读《田单即墨之战》,完成20-23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âi):车轴头。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皆以轊折车败.败:②期年不克.克: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④南面而王.耳王:21.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22.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②汝何敢言若此!译:23.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2分)(六)阅读《王安石待客》,完成24-27题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旁置.()菜羹而已(4)公取自食.()之2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2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7.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二.诗词赏析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