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笔记 (2008-07-08 22:57:25)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 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以1644年为界限,前后约20年时间,多青花,少五彩或单色釉。

二,天启崇祯青花(明末青花)1,一反常态,走向清丽舒朗,风格影响到清代青花的走向,尤其奠定康熙一朝青花的基础。

2,民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高于官窑。

原因:1,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统治者对瓷器生产完全放任,政治气候放松,社会经济急速发展。

2,晚明版画对青花的画工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顺治青花顺治八年御窑厂开始恢复,顺治十一年,政府下令烧造龙缸。

顺治青花典型的对龙绘法:“一身三现”,“一身五现,七现,九现”一定是单数。

烧造“筒瓶”,寓意“大清天下一统”。

口部有收口,区别于晚清的“帽筒”。

四,康熙青花1,康熙鼓励百姓安居守业,男耕女织,亲自宣旨让大臣画《耕织图》,《棉花图》。

这一时期,瓷器纹饰受到了社会横向的许多影响,如麒麟纹,龙纹的绘法。

2,“四王”的山水对瓷器纹饰的影响。

3,康熙瓷器上的刀马人物和战争场面非常流行。

4,寄托款。

康熙早期的瓷器写大量寄托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瓷器上允许写前朝的款,寄托汉人的情思。

5,康熙中后期,瓷器上大量书写汉字,写的比较多的就是《赤壁赋》,《醉翁亭记》,《圣主得贤臣记》。

再有康熙六十大寿烧得青花万寿瓶,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各有一只。

总结,康熙青花最蓝,有“翠毛蓝”之称。

色彩层次分明,对胎土要求高,分量重,釉面坚硬,有“紧皮亮釉”之称。

五,雍正青花风格突变,变得规范起来。

原因:1,与政治有关。

2,与其艺术修养有关。

(喜欢宋代瓷器)六,雍正青花风格1,雍正青花直追明朝永宣青花。

2,淡描,直追成化。

七,赏瓶(玉堂春瓶)的纹饰青花缠枝莲暗示“为官要清廉”。

八,督陶官康熙时期:臧应选,郎廷极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在景德镇主持绘制《陶冶图》二十开,亲自题字,是陶瓷工艺中最重要的文献。

九,嘉道不分第一,说明康乾盛世所代表的优秀陶瓷到此结束。

第二,嘉道瓷是陶瓷中因循守旧的产品,过去在古董行被称作“大路货”。

第三,嘉道的东西在过去不作为收藏品。

乾隆晚期到嘉庆,督陶官制度就此终结,“代管”取而代之。

国立衰竭不堪回首。

表现在纹饰上的龙纹软弱,妩媚,勾子莲,成色上的橘皮釉,波浪釉。

十,咸丰官窑瓷器景德镇被迫停烧,咸丰瓷器极少,从收藏角度上反而凸显价值。

咸丰青花特点就是非常细弱。

十一,同光中兴(同治,光绪,慈禧太后)粉彩的数量上来了,跟青花平分天下。

“体和殿制”,“储秀宫制”为慈禧太后专用款。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大量吸走中国瓷器,大量仿品出现。

十二,宣统民国以后,珠山八友最有代表。

以王步,邓碧珊为代表。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整理1.陶器的缺点:1 易碎。

2 吸水。

2.马家窑文化中也分马家窑的、半山类型的、马场类型的,它有很多种,我当时分不清楚,就是人家告诉我这是马家窑的3.汉瓦,汉朝也是这样,汉瓦不是到汉代才开始烧造瓦,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把好处又归了汉,因为汉朝也是政治上的一个强盛时期4.秦兵马俑是属于一种灰陶。

灰陶跟红陶比起来,灰陶硬。

你观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

它只是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它就使它的硬度增加,所以今天看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就是它多一道工艺。

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硬,烧结温度就略微要高,多了一层工艺,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去闷制,所以使它的陶器变得坚硬5.我们观到的这个汉俑,它有两类。

一类都是这种兵马俑,不管是秦的还是汉的,它都是很庄重的;另外一类都是这种说唱的,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

我们一般来说,你了解一个文化背景,应该了解它最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段大部分都是歌舞升平的时候,是他国土安宁的时候,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非常多6.陶器到了汉代以后,它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入。

汉代对陶器的一个改进主要表现在他在给陶器上上釉,我们所说的汉绿釉,就是这种东西,汉绿釉,在陶器上开始上釉,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

含铁的呈现红色,凡是含铜的呈现绿色,就是汉绿釉的产生。

7.汉绿釉的这种盛行,导致我们很擦痕能够一段时间,包括西方人很注重收藏中国的汉绿釉。

他的汉绿釉是讲什么,反铅,一说汉绿釉就是反铅,因为这个汉代的文物一般距今都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不管是汉绿釉还是汉黄釉,在地下这种长时间的埋藏使它出土的时候上面都有一层泛着银样的一种云母一样的光泽,这种行话就叫“反铅”。

8.汉代的这个绿釉的出现导致后来影响到中国的陶器中。

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我们一般人会误认为,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就是个陶瓷啊,其实它跟瓷器无关。

它就是一个典型的釉陶,上了釉的陶器。

唐三彩是非常容易破损的。

那么我们先讲一下它的概念。

它说的三彩不是三个颜色,是有多种颜色,唐三彩的颜色很多,主要色调是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很多,白色,很多种颜色。

唐三彩它的烧造温度相对以前的那种灰陶、红陶又提高100度,大概能达到1100度,它烧造的温度就提高。

一旦温度提高,它的硬度就提高。

唐三彩主要是明器,明器是什么意思,就是下葬用的,专门为死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鸣冥器。

9.昭陵六骏拳毛剐(马)、什伐赤、白蹄乌、特勤膘、飒露紫、清骓10.第一个界限是它的烧造原料不同有黏性的都可以烧成陶器;那么瓷器就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我们的高岭土。

景德镇使的高岭土。

11.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

一般陶器都是在一千度以下,除唐三彩,唐三彩在一千一百度左右。

但是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烧结温度不同。

12.三,就是吸水率不同。

陶器是吸水的,瓷器几乎不吸水。

13.四再有一点就是透光率不同。

瓷器是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透光的,陶器无论什么条件,它都不会透过光线来。

14.在商代,就有原始的青瓷出现了,在商代就有了。

15.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瓷器是在东汉,距今2000年。

原始的青瓷它已经具备了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尽管那个瓷土的质量比较差,但也是瓷土,它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

这是原始青瓷(图:商代青瓷器),就是这个样子。

16.瓷器的优点:1 强度大于陶器。

2 原材料便宜。

3 原材料分布广泛。

17.中国瓷器的“南青北白”: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南青:越窑北白:邢窑]18.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有两个体系出现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即官窑系统;民窑系统称八大窑系。

官窑和哥窑命名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址地名命名。

19.(一) 汝窑的特点: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

1 汝窑为魁:五大官窑中排第一。

2 汝窑稀有:全世界不过67件,其中台北故宫有21件,最为集中。

3 汝窑珍贵:认为是贡品。

20.(二) 汝窑的特征:1 蟹爪纹。

2 鱼鳞状开片。

3 香灰色的胎。

4 釉色是天青色。

5 一般为素器,没有纹饰。

6 款识:甲乙丙,还有写奉化21.(四) 更珍贵的柴窑:马未都说陶瓷四皇家珍瓷——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哥窑22.官窑特征:(1) 紫口铁足:紫口指器物釉薄,边缘会露出紫色;铁足是足部露出铁。

南宋官窑更明显。

(2) 都有开片,但没有一定规律,无法从开片上判断时代。

(3) 胎体厚薄不同:北宋厚重,南宋轻薄,与南北方人性格和审美看不同有关,所以南宋瓷器的瓷口铁足明显。

23.官窑传世作品:北宋官窑极为罕见,曾拍卖过一只琮式瓶,全世界仅存三只。

琮是古代礼器,礼地用,内圆外方,象征天圆地方。

马先生认为此非赝品的理由:(1) 瓷器烧造中圆形好烧,方形难烧,南宋时才开始能够烧制外方内方的瓷器。

该瓷器仍是比较容易的内圆外方式,年代应该比较久远。

(2) 没有造假的必要,成本高,也不用欺世盗名,清雍正年间大量仿制官窑作品,只求形似,不是完全模仿,且落款就写“大清雍正年制”,只是君主的喜好而已。

24.哥窑历史: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谜团最多的,至今窑址不明,因为和官窑非常接近,很难区分,且南方吴方言中“官”与“哥”的发音在北方人听起来是一样的,所以有人认为官窑和哥窑本是一个窑口,被人为分成了两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