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2.高渗性昏迷
原因常为应激和感染、摄水不足、失水过多和脱水 、高 糖摄入和输入、如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或呋塞米 (速尿)等药物因素 临床表现:前驱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 一段过程。这一期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半数患者无糖尿病 史,多数有肾脏功能下降的病史。由于劳累,饮食控制放 松,以及感染机会增多,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发病率较高 。患者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病症加重,呈烦 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典型期——如前驱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发展, 由于严重失水引起血浆高渗和血容量减少,病人主要表现 为严重的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
糖尿病治疗总策略
宣传 教育 饮食 治疗
体育 锻炼
病情监测
药物 治疗
• 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
• 一、一般治疗
• 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和治疗控制要求
• 治疗目的:
临床表现
• 一、代谢紊乱综合征: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 1.多尿:血糖↑→尿糖阳性→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多,每昼夜 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 2.多饮、口渴 • 3.多食、饥饿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
机体处于半饥饿状 ,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 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 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 1~1.5公斤 • 4.消瘦 、体重减轻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 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 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 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 乏无力,精神不振。
•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唯一能直接降低血 糖的物质。
• 糖尿病诊断: •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 mmol/L。 • 主要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 肤干燥,瘙痒,饥饿,视物不清,疲倦。
• 临床表现:血糖多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 55.5mmol/L。极度疲乏、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 多尿,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病人常伴头 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丙酮味), 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 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晚期出现各种发射迟 钝、甚至消失、昏迷。
个案查房
• 1.糖尿病 • 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 3.中风后遗症 • 4.病例汇报 • 5.个案护理 • 6.并发症的护理和应急护理 • 7.规范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 及注意事项 • 8.内容提问 • 9.现场查看病人
定定 义 义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 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 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 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 谢疾病。
流流行行病病学学
• 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前三位国家:印度、 中国、美国
• 在中国 近 20 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中 国有9240万糖尿病患者
• 1亿4820万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 主要 为2型糖尿病,占93.7%; 1型占5.6%其他仅占 0.7%
• 与生活方式改变明显相关,饮食总量、结构、 体力活动
• 2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提前,儿童、青少年即可 起病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早出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唯一病因所致的单一疾病,而是复 合病因的综合症,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 •大部分病例为多基因遗传病。
诊断
• 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 餐后2h血糖: ≥11.1 mmol/L
计算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公斤)=实际身高(厘米)—105
目前体重状况(%)=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X 100% 标准体重
目前体重状况 ≥40% ≥20% ≥10% ≤-10% ≤-20%
定义
重度肥定每日所需总热量: 每日所需总热量=标准体重x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劳动强度 举例
千卡
消瘦
正常
肥胖
卧床休息
20-25 15-20
15
轻体力劳 办公室职员
35
30
20-25
动
、教师
中体力劳 学生、司机
40
35
30
动
、医护
重体力劳 农民、建筑
45-
40
35
动
工人
50
• 三、糖尿病运动疗法
• 以有氧运动为主
作用:增加葡萄糖利用,动员脂肪,改善心肺功 能。
•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步行、慢跑、游泳、爬楼 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
• 四. 药物治疗
• 1.口服降糖药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 (exenatide 注射液)
改善葡萄糖刺激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 高血糖素,减缓胃排空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增加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 减少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磺脲类
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 素增加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征
• 1.大动脉病变:大中A粥样硬化
•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3.眼部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4.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常见)
植物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病变
• 5.糖尿病足
• 6.感染
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 (DKA)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原因多是由于中断胰岛素 或胰岛素用量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因存在应激 因素,如感染、创伤、药物等
➢ 消除糖尿病症状 ➢ 纠正肥胖,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 防止和尽可能减少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 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 ➢ 能有正常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寿命
• 二、饮食治疗
• 合理控制总热能 • 制定合理的总热量(根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
成人: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儿童:营养平衡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 主食类食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限制脂肪摄入 • 多饮水,限制饮酒,戒烟 • 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提倡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