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护理.ppt
续的基础输注量和餐前大剂量
人工胰
一种连接胰岛素泵和葡萄 糖感受器的装置.通过植入 的葡萄糖感受器随时監測血 糖变化,再由胰岛素泵按需 要向皮下注入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方案
(1)联合疗法: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治疗
(2)常规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于 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 (3)胰岛素强化治疗: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睡前中 效胰岛素注射
神经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表现肢体感觉异常
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无力,腱反射异常
自主神经病变:表现在瞳孔、排汗、肠蠕动、血压、心率、排尿等)
糖尿病足
【护理评估】
(三)辅助检查 、病情观察 项目:血糖、尿糖测定 、OGTT 、GHbA1 、血胰岛素和C-肽测定。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葡萄糖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h≥11.1mmol/L 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及体重以判断病情。 观察有无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低血糖等情况发生。
临床特点: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及 消瘦。
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 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分型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T1DM)
(T2DM)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病因
1型糖尿病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
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措施】
(七)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糖尿病宣教,提高治疗依
从性。每年定期对眼底、
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以早期
发现慢性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七)健康指导
2. 饮食指导
执行饮食治疗方案。
60%
碳水化合物 50% ~60%
脂肪20%~ 30%
准备常用食物营养素含
量和替换表,学会自我 饮食调节。
口服降糖药护理 (1)护士应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 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药,并注意观察降糖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2)按时发药 (3)注意用药与饮食、运动的关系 口服降糖药物—四类药物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 列齐特、格列波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非磺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双胍类:二甲双胍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护理措施】
(一) 饮食护理
1.配合计算饮食量 2.主、副食数量基本固定 3.严格控制总入量,限制各种甜食 4.选择食物 5.用降糖药时,严格按时就餐 6.根据血糖、体重及时调整饮食
注意事项
①按时进食。 ②控制总热量。 ③限制甜食。 ④不宜空腹锻炼。 ⑤监测体重。
【护理措施】
(二)运动锻炼
运动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 糖和脂代谢紊乱。活动适宜,循序渐进和长期 坚持。.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脑病
变、冠心病和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的 主要死因)
微血管(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
的主要死因,眼部病变:糖尿病患者失 明的主要原因)
眼(黄斑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虹膜
睫状体病变)
糖尿病足(末梢神经病变、下肢
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导致感觉异 常、溃疡、坏疽)
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 洁,尤其是口腔、皮肤和会阴部的清洁。注射 胰岛素时皮肤应严格消毒,以防感染。若发现 感染征象,及时协助医师处理 。
【护理措施】
4.足部护理
①促进足部循环,如按摩、运动、保暖,防
烫伤。②避免足部受伤,如穿轻巧柔软、宽大
鞋子,棉质袜,及时治疗鸡眼、脚癣等。③保 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趾甲不要修剪 过短以免伤及甲沟。
胰岛素应用护理 * 观察副作用: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低血糖。此外有过敏、注射
局部硬结、萎缩等 * 吸药顺序:先抽“短”再抽“长”,不可逆行操作。先抽速 效, 后抽中、长效,混匀注射 * 注射:(1)准时、准量注射胰岛素 (2)注射前摇匀药液 (3)注射时要注意选择部位,避开硬结 (4)选用上臂、大腿、腹部、臀部等处注射.
15%
25 %
蛋白质10% ~15%
【护理措施】
(七)健康指导 3.运动指导
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 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为首选 锻炼方式;
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
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 运动的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七)健康指导
4. 用药指导
掌握口服降糖药应用方法,
能观察不良反应;胰岛素 注射方法、不良反应和低 血糖处理。
【机制:酮体↑↑(乙酰乙酸、β 护理评估】 -羟丁酸和丙酮)。
诱因 :感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 妊娠和分娩、创伤、手术、麻醉及急性心肌梗死等。 临床表现 : ●前期: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初感疲乏软弱、四肢无力、 极度口渴、多尿多饮。 ●中期:酸中毒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与呕吐,常伴头 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发展出现 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脉 搏细速及血压下降。 ●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出现昏迷。也有少数 病人表现为腹痛等急腹症的表现。 ●血糖、血酮体明显升高,尿糖、尿酮体强阳性。
【护理措施】
(七)健康指导
5. 疾病监测指导
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
尿 自 糖 测 定 血 性 糖 试 验
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如血糖仪的使用,血
2.急性并发症—DKA
【 护理评估 】 2.急性并发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50~70岁,约2/3病人DM病史不明显。
(二)身体状况
●诱因: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 肾疾患、血液或腹膜透析、静脉内高营养、不合理限制水 分,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噻嗪类利 尿药物的应用等。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DM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DM健 康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的护理、病情观察及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熟悉:DM的病因、概念、处理要点。DKA抢救配 合;DKA的诱因和身体状况。 了解:糖尿病的病理、辅助检查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 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病因与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代谢紊乱→ 血糖↑。
●起病时先有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食欲减退。失 水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出现嗜睡、幻觉、定向障碍、偏 盲及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 ●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尿糖强阳性,多无 酮症。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急性并发症—感染
疖、痈,肺结核,肾盂肾炎和膀胱炎, 足癣、体癣,真菌性阴道炎。
(3)自我监测设备
血糖仪
(五)并发症护理
1.低血糖护理
表现:血糖低于2.8mmol/L,伴有心悸、出汗、饥饿、 头晕、面色苍白、颤抖等 治疗:发现低血糖要立即补充糖份 预防:用降糖药时,及时按量进食,不空腹运动;运 动量明显增大时,适当减少降糖药或增加食物;胰 岛素注射部位相对固定;清晨血糖高,警惕 “Somogyi效应”
【护理措施】
(六)心理护理
此病虽不能根治,但治疗护理得当可以和正常人 一样生活和长寿。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讲解糖尿病基
本知识,治疗的价值,以解除焦虑、紧张心理,提高
治疗的依从性。与病人家属共同商讨制定饮食、运动 计划,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予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
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
1、糖尿病运动适应症:1型糖尿病病情稳定者,2型糖尿 病血糖在16.7mmol/L以下者,尤其是肥胖者。 2.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者:如情绪不稳定,伴有急慢性并发 症者。 3.注意运动安全:随身携带糖果,低血糖时食用。若出现 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情况停止运动。运动时随身 携带糖尿病卡。
(三)用药护理
病毒感染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2型糖尿病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胎 儿和婴儿期低体重
老龄化、肥胖、体力活动少、应激、化学物质
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不足 各种因素 启动自身免疫反应 B细胞破坏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胰 岛素作用缺陷
临床糖尿病
各种因素
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缺陷
T1DM
* 调整胰岛素: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 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低血糖反应、变态反 应等
(四)自我监测血糖护理
(1)监测时间
四点法——三餐前 + 睡前
七点法——四点法加三餐后2小时 必要时——测清晨3时
(2)监测频率
初治、病情不稳定——每日测
病情稳定——1-2周监测1天;2~3个月定期 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1~2次全面复查1次
2.
3. 4. 5.
【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
详细询问病人有无糖尿病家族史 。 有无反复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流行 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史。
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体力
活动等情况,体重变化,妊娠次数、新生儿出生体
重等。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1.代谢紊乱症群
典型病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 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可有皮肤瘙痒 (包括 外阴瘙痒 )、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月经失 调、便秘等。
2、 DKA与高渗性昏迷抢救配合 ①重症监护,绝对卧床休息,保暖,吸氧。 ②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 岛素的输入。 ③严密观察和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呼吸气味、皮肤 弹性及24h出入液量等变化。监测并记录血糖、尿糖、 血酮、尿酮水平以及血气和电解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