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几个问题论文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几个问题论文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在城市已经普及,现在的农村也有了相当数量的微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也必将各个家庭。

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相比于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学,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一部分学校里虽然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但人均计算机数量还很少,并且缺乏维护,故障率较高。

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还停留在书本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动机,或者上机就是玩游戏。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育课的开设,制约着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
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几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无从入手,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3. 计算机的应试教育。

以“结业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

由于目前计算机尽管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
但教师更多是注重中考中信息技术10分的分值,计算机教学只是在九年级突击强化训练。

未能在平时教学中开足课程,或者干脆没有设置该课程。

因此,一些教师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教学,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出好成绩,一方面减少学生上机的时间,另一方面采取“填鸭式”“满堂灌”教授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概念,不断让学生做习题。

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

二、解决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还有一些学生痴迷电脑,但只会玩网络游戏、聊qq,对电脑的其他用途一无所知。

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

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

有的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除了人们平常知道的玩游戏、上网聊天,还可以学会搜索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章,学会制作简单的网
页、flash动画和贺卡,了解到更多的新知识,利用电脑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等等。

2.采取新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

通过实物的展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讲课时拿些实物进行展示。

在计算机硬件、网络教学时,课前把相关的图片做在课件上,上课时再拿一个主机在课堂上打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硬盘向学生展示,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台电脑。

使学生能从实物中得到感性认识,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我们要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出发,用简明、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精讲细练法。

根据“课前复习——讲授内容——课后总结——收集反馈”的模式执行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将上一节课所授内容作一回顾,根据学生的反馈,如大部分学生还存
在不解之处,就再一次进行详细讲解;对于个别的问题就安排于课
后予以个别辅导。

授课完毕后,留几分钟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是否全面掌握课堂所授内容。

3.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的分层导学:设置多元级的学习目标。

具体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等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在确保每位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应当鼓励学生有个
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

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高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

(2)教学过程的分层导学:组织有差异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并通过问题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学生应该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自主实践,并在教师启发引
导下能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辅导,再结合学生的分层练习、分层反馈,努力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3)教学检测的分层导学:布置多样化的综合练习。

分层导学要求教师注重分层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简单地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层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识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达成度都得到了体现。

他们能从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在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样的方法进
行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

教学是一门艺术 ,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相关主题